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春闺带花

标题包含
和春闺带花
帘卷黄昏月似眉,瘦梅淡月两相宜。 樽前况有人如玉,鬓畔疑横竹外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希逢,字可久,号西麓,南宋文人。他生于宋孝宗时期,卒于宋理宗时期,具体生卒年不详。 赵希逢出身世家,他的父亲赵不尤是南宋名臣,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赵希逢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窗帘在黄昏时卷起,月亮如眉毛般柔美,瘦弱的梅花与淡淡的月光相互映衬,显得格外适宜。在酒樽前还有一位像美玉一样的人儿,她的发髻仿佛是竹子外的枝条一般优美。
去完善
释义
1. 帘卷:窗帘被卷起,形容窗户被打开或关闭的动作。 2. 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通常指下午五六点钟左右。 3. 月似眉:月亮的形状像眉毛一样弯曲。 4. 瘦梅:形容梅花枝条细长,姿态优雅。 5. 淡月:微弱的月光。 6. 两相宜:两者都非常合适,这里指月光与梅花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7. 樽前:在酒樽之前,指宴会或酒席上。 8. 况有人如玉:这句诗比喻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场。 9. 鬓畔:鬓角附近,指头发的侧面。 10. 疑横竹外枝:这句诗描述了远处竹子丛生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画面。首句“帘卷黄昏月似眉”中,诗人以月如眉的比喻巧妙地展示了月亮的柔美。同时,通过“帘卷”一词,为读者展现了诗人身在室内的情景,从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第二句“瘦梅淡月两相宜”,瘦梅与淡月的搭配形成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对比,既体现了梅花的孤傲,又突显了月光的朦胧美。在第三句“樽前况有人如玉”中,诗人以人如玉来形容眼前的佳人,展现出她的美好品质和高贵气质。最后一句“鬓畔疑横竹外枝”则通过竹外枝的意象,将女子的发丝比作竹林,形象地刻画了女子长发飘逸的形象。整首诗通过对月光、梅花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春闺带花》是南宋诗人赵希逢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赵希逢正处于中年时期,他在浙江杭州过着闲适的生活,时常游山玩水、品茗论诗。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对山水风光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的灵气。此外,赵希逢还善于运用生动的拟人手法,将花草树木赋予人的情感,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这个时代,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尤其是江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这里的文人墨客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他们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赵希逢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