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家 其四
茅舍围围护刺笆,寂寥无处著纷挐。
斜阳急趁牛羊下,社酒招邀三两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屋四周种满荆棘,显得静谧而无喧闹之处。夕阳西下,催促着牧童赶着牛羊回家,村民们用村酒招呼三两个邻里共享欢乐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和田家:和,应和,与…唱和;田,田野,田家,即农民之意。整首诗歌描绘了农村田园生活的情景。
2. 其四:这是《和田家》组诗中的第四首。
3. 茅舍: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代指农民的住所。
4. 围护:四周围绕起来的防护设施,这里指的是围篱笆或者围墙等。
5. 刺笆:一种荆棘丛生的植物,可以用于作为天然篱笆。
6. 寂寥:寂静、冷清,形容环境的孤独与静谧。
7. 无处著纷挐:没有地方可以让纷扰的事务得以安放,意味着这里远离尘世纷扰,宁静和谐。
8. 斜阳:傍晚时分西斜的太阳。
9. 急趁:赶紧追赶,表达夕阳西下时间紧迫的景象。
10. 牛羊下:牛群羊群回家的场景。
11. 社酒:祭祀时所供的酒。
12. 招邀:邀请。
13. 三两家:三家或四家农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景象。首句“茅舍围围护刺笆”通过描述茅屋周围环绕着刺笆(一种带刺的植物),暗示了诗人所生活的环境静谧而安全。接下来“寂寥无处著纷挐”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场景,“斜阳急趁牛羊下”展现了诗人在这个时刻观察到的时间流逝和自然规律。最后“社酒招邀三两家”则以田园聚饮的场景作为结尾,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满,呈现出一幅简朴而又美好的生活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希逢的《和田家 其四》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以及对家乡美好景色的怀念。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希逢正身处南宋晚期。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对峙,战乱频仍,民生疾苦。作为一个文人,赵希逢或许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对战乱中的生活产生反感,转而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因此,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同时,这个时期南宋的经济文化相对繁荣,尤其是江南地区。诗人所在的江西吉安地区,自然环境优美,农业发达,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人在游历家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因此写下了这首《和田家 其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