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岩桂落英

标题包含
和岩桂落英
沉麝为肌蜡剪英,九霄递馥到寰瀛。 徘徊忍离花边去,仿佛如从月窟行。 残蘂尚堪燃古鼎,清芬真可濯尘缨。 纷纷落尽盈杯勺,堪笑承糟空捧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希逢,字可久,号西麓,南宋文人。他生于宋孝宗时期,卒于宋理宗时期,具体生卒年不详。 赵希逢出身世家,他的父亲赵不尤是南宋名臣,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赵希逢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擅长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让沉香的醇厚滋润着肌肤,犹如蜂蜡般细腻的质感。香气从九天之外飘散至世界各个角落。 不忍离开花的身边,好像漫步在月球表面。 未凋谢的花蕊仍然可以燃烧在古老的香炉里,散发出纯洁的香气洗涤尘埃。 花朵纷纷飘落,充满杯子与勺子,但是只有空空的酒糟让人发笑。
去完善
释义
沉麝:沉香与麝香,皆为珍贵的香料。这里用其比喻桂花的香气浓郁。 肌蜡:涂抹在肌肤上的脂膏,这里用来形容桂花的颜色鲜艳。 英:花瓣。 九霄:九天,指天空的最高处。 递馥:传递香气。 寰瀛:即四海,泛指全国或全世界。 徘徊:形容在原地来回走动,犹豫不决。 花边:桂花树下。 仿佛如从月窟行:形容行走在月光下的感觉。 残蘂:凋谢的花瓣。 古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这里用来烧煮桂花。 清芬:清新的香气。 真可:确实可以。 濯尘缨:清洗沾满尘埃的帽子,这里表示洗去烦恼。 杯勺:酒杯和勺子,这里用来盛放桂花酒。 堪笑:可笑。 承糟:承受糟粕,这里是自嘲没有文化素养的意思。 空捧罂:形容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行为。
去完善
赏析
《和岩桂落英》是宋代诗人赵希逢的一首咏物诗,以桂花落英为主题,通过对桂花的形态、香气以及花落时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赞美和惜别之情。 首联“沉麝为肌蜡剪英,九霄递馥到寰瀛”,诗人用“沉麝”和“九霄”两个形象生动的词汇,来形容桂花的美丽和高贵。“沉麝”是一种名贵的香料,用来比喻桂花的香气浓郁;“九霄”则象征极高的天空,表达了桂花之香的传播范围之广。 颔联“徘徊忍离花边去,仿佛如从月窟行”,表现了诗人对桂花的留恋之情。他不忍离开桂花的身边,仿佛在月光下漫步一般,享受这宁静美好的时光。 颈联“残蘂尚堪燃古鼎,清芬真可濯尘缨”,诗人通过描述桂花的残蕊依然可以燃烧取暖,桂花的清香可以洗涤人们的烦恼,展现了桂花的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 尾联“纷纷落尽盈杯勺,堪笑承糟空捧罂”,描述了桂花纷纷凋落的场景,诗人用“承糟”和“捧罂”这两个词,表达了人们对桂花的珍视和喜爱,同时也暗含了对桂花的凋零的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岩桂落英》是南宋诗人赵希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至嘉定十四年(1221年)之间,此时的赵希逢已经步入晚年。在这期间,他目睹了南宋王朝的衰落,同时也亲身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化。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朽,民族矛盾尖锐。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赵希逢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前途感到忧虑。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和岩桂落英》便是他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诗中以岩桂落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种情感在他的其他诗篇中也有体现,如《秋日怀隐者》等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