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
东风镇日倚阑干,浅红深绿取次攀。
麦陇浪翻袍色绿,花钿风卷锦纹斑。
依林僧寺青山绕,倚竹人家绿水环。
趁取春光未狼藉,不嫌日日到花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日东风拂面,我轻倚栏杆,欣赏那由浅入深的绿意盎然。一片片麦田犹如绿色的浪潮,随风翻涌;花儿绽放,如彩色的斑点在风中舞动。
青烟缭绕的树林间,掩映着古老的寺庙;沿着青翠的竹子,一户户人家点缀在清澈的水边。我要抓住这春天的美好时光,每天都去那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尽情享受。

去完善
释义
1. 东风:指春风。
2. 镇日:整天,整日。
3. 倚阑干:靠着栏杆。
4. 浅红深绿:形容花朵的颜色深浅不一。
5. 取次:随意地,任意地。
6. 麦陇:麦田中的田埂。
7. 浪翻:波浪翻滚的样子,这里形容麦苗随风摇动的景象。
8. 袍色绿:绿色的衣袍,这里借指穿着绿色衣服的人。
9. 花钿:用金箔、珠翠等材料制成的女子头饰。
10. 风卷:被风吹起的样子。
11. 锦纹斑:花纹斑斓的丝织品,这里形容花钿的美丽。
12. 依林僧寺:靠近树林的寺庙。
13. 青山绕:青山环绕。
14. 倚竹人家:竹林旁的人家。
15. 绿水环:绿水环绕。
16. 趁取:抓住机会。
17. 狼藉:杂乱无章。

去完善
赏析
《春游》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人们在春天里尽情游玩的场景。首联“东风镇日倚阑干,浅红深绿取次攀”,通过写东风和花草的色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颔联“麦陇浪翻袍色绿,花钿风卷锦纹斑”,描绘了麦田波涛汹涌的绿浪和花朵在风中摇曳的美丽景象。颈联“依林僧寺青山绕,倚竹人家绿水环”,表现了山林、寺庙的宁静与田园生活的安详。尾联“趁取春光未狼藉,不嫌日日到花间”,强调应该珍惜春光,不要错过这美好的时光。整首诗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游》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刘过创作于公元1154年前后。当时正值南宋时期,虽然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大片土地沦陷在金人的统治之下,文人雅士们的爱国情怀并未因此减弱。刘过作为一位豪情壮志的文人,他的诗作充满了对民族危难的关注和忧患意识。
在人生际遇方面,刘过一生未仕,却以诗文闻名,他喜爱交友,对时局变化尤为关注,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人在这一时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蕴含着深深的忧国忧民情怀。刘过受其影响,也继承了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将其融入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