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
久雨初收霁,开窗动我情。
野花含宿泪,山鹊弄新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的降雨终于停歇,天空放晴,打开窗户让我心情激动。原野上的花儿还带着昨日的雨滴,宛如含泪的美人;山间的喜鹊又唱起了新的歌谣,欢快地迎接新的一天。
去完善
释义
1. 初晴:诗人以“初晴”为题,表达了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晴朗的天空,寓意着拨云见日、生活重回正轨的欣喜之情。
2. 霁:天气由阴转晴,此处用以形容雨过天晴的景象。
3. 开窗:打开窗户,与诗中的“我情”相呼应,表现了诗人见到晴朗天空的喜悦心情。
4. 宿泪:即昨日的泪水,这里用野花含着宿泪来形容雨后花朵沾满水滴的样子。
5. 山鹊:山间的喜鹊,这里用来描述欢快鸣叫的喜鹊。
6. 弄新声:发出新的声音,描绘了喜鹊在晴空中欢快地啼叫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美景。诗人以“久雨初收霁”开篇,点出了诗的主题。接着,他以“开窗动我情”表达了自己面对这美景的激动心情。诗人还借用了“野花含宿泪,山鹊弄新声”这两句生动的景象,进一步展示了大自然的苏醒与生机。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晴》是南宋诗人赵友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59年,正值南宋晚期,蒙古大军南侵之际。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种压抑的氛围所影响,反而以乐观的心态,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初晴景象。
赵友直(1214-1286),字益之,号竹溪居士,江西瑞州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虽然身处战乱时期,但他始终坚守儒家信仰,关心国家安危,关注民生疾苦。在政治生涯中,他曾担任过知州、尚书等职,为官清廉,政绩斐然。
在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虽然外部面临着蒙古大军的侵略,但内部却仍旧沉浸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之中。诗人在《初晴》中所描绘的初晴景象,正是对这种繁华景象的生动写照。同时,诗人通过这首诗歌,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