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夏

标题包含
立夏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鶑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四季交替催促着时光,一夜之间暖风袭来带来了夏日的气息。田间的麦子在阳光下生长得郁郁葱葱,园中的黄梅果经过雨水的滋润已经成熟。 黄莺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离去,让人惆怅不已;蝴蝶留恋着凋谢的花朵,满怀遗憾地飞舞了几回。从午睡中醒来,我带着些许疲倦靠在南窗旁,悠闲地看着槐树投下的阴影铺满了亭台楼阁。
去完善
释义
1.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2. 天气:这里的"天气"是指自然界的气候。 3. 促相催:催促,推动。 4. 一夜:整夜,一整个晚上。 5. 薰风:南风,指夏天和暖的风。 6. 带暑来:带来炎热。 7. 陇亩:田野,田间。 8. 日长:白天变长,指夏季白昼时间较长。 9. 蒸翠麦:麦子在阳光下生长。 10. 园林:花园,果园。 11. 雨过:雨后。 12. 熟黄梅:指黄熟的梅子。 13. 鸎啼:鸟叫。这里特指春天的鸟鸣。 14. 春去:春天离去。 15. 愁千缕:形容忧愁很多。 16. 蝶恋花:蝴蝶眷恋花朵。这里比喻对春天的留恋。 17. 花残:花朵凋谢。 18. 恨几回:形容遗憾很多次。 19. 睡起:睡醒起床。 20. 南窗:朝南的窗户。 21. 情思倦:心情疲倦。 22. 闲看:悠闲地观看。 23. 槐荫:槐树的树荫。 24. 亭台:亭子和台阁,这里泛指各种建筑。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立夏”为题,描绘出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首句“四时天气促相催”,形象地传达了季节更替的速度与紧迫感。第二句“一夜薰风带暑来”,在夏日的微风中感受到了热气腾腾的气氛。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翠麦”和“黄梅”的描述,进一步展现立夏时节的自然景色。 诗的颔联则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莺啼春去,诗人心中生出千丝万缕的哀愁;蝶恋花残,让诗人感到遗憾和无奈。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于伤感和叹息,而是选择用一种淡然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 末句“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传达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他在这个时刻,虽然感到有些疲惫,但仍然欣赏着满亭台的槐荫,享受这个宁静的瞬间。这种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既有悲伤的离别之情,又展现出恬淡、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夏》是南宋诗人赵友直的一首描绘立夏时节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南宋政权建立并与金朝、西夏并立的时期。 在赵友直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宋金和战频繁,百姓生活并不平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友直作为一名文人,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社会现象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以立夏为题,通过对立夏时节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 在诗中,赵友直通过描绘立夏时节的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和平的期盼。这种情感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普遍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赵友直作为文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