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衰疾

标题包含
衰疾
大梦为生固有涯,屡攻衰疾可惊嗟。 时于耳窍啸秋蚓,并向目睛飞黑花。 门外挂罗同翟尉,座隅占鵩类长沙。 支离犹食三钟粟,买取涢溪好住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郑獬(1024年-1072年),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又号愚溪,北宋文学家。 郑獬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中进士,历任陈州通判、荆南知府、开封...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大梦生存固有限,不断遭遇疾病令人叹息。 时常听到耳朵像秋风中的蚯蚓在鸣叫,眼前飘过如同黑色花朵般的幻影。 门外来访的宾客像是来自远方的翟县尉,而在座位的一角,仿佛出现了如贾谊般的长沙才子。 尽管身心疲惫却依然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努力购买一处位于涢水河畔的美宅以安家立业。
去完善
释义
1. 大梦为生固有涯:比喻人生短暂,如同一场大梦。涯,边际、界限。 2. 屡攻衰疾可惊嗟:多次受到疾病的困扰,令人感到惊讶和哀叹。攻,攻击、侵扰。衰疾,疾病、虚弱的身体状况。 3. 时于耳窍啸秋蚓:时常听到耳朵中如蚯蚓般的声音,这是形容耳鸣的情景。秋蚓,秋天的蚯蚓,这里是用比喻来描绘耳鸣的声音。 4. 并向目睛飞黑花:眼睛也出现像飞散的黑花一样的现象,这里是在描述视物模糊的症状。 5. 门外挂罗同翟尉:以古代翟尉家门挂罗的情况,来形容自己目前困厄的状况。挂罗,悬挂鱼网,这里是借指贫穷的生活状态。翟尉,古代的官员,这里是指他生活困顿。 6. 座隅占鵩类长沙:坐在角落思考人生,如同战国时期的长沙王一样忧愁不已。占鵩,引自《史记·贾谊列传》的典故,长沙王看见一只鸟飞到座位的角落,让善观鸟的臣子张苍看这是什么鸟,张苍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鸟,预示着长沙王将有灾祸临头。 7. 支离犹食三钟粟:虽然身体病弱,但还是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俸禄。支离,身体瘦弱的样子。三钟粟,古代的官员俸禄,这里泛指政府俸禄。 8. 买取涢溪好住家:想买下涢溪附近的房子,以便在那里安家居住。涢溪,位于中国湖北省的一处地方,这里用来表示诗人向往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衰疾》是南宋诗人郑獬的一首自述诗。全诗表达了作者面对生命衰病时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大梦为生固有涯,屡攻衰疾可惊嗟。”以梦喻生,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多次受到疾病的困扰,使作者感到震惊和哀伤。此处“可惊嗟”既表达了对疾病的深深忧虑,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颔联“时于耳窍啸秋蚓,并向目睛飞黑花。”通过对自身症状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痛苦的身体状况。耳朵时常听到如同秋蚓的鸣声,眼前飘过黑色的斑点,这些都是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象征。 颈联“门外挂罗同翟尉,座隅占鵩类长沙。”这两句是对社会现实的揭示。门外的穷苦百姓如同西汉翟璜那样生活艰难,而身边却有一些人像是西汉贾谊一样趋炎附势。此处的对比暗示了作者对于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愤怒与不满。 尾联“支离犹食三钟粟,买取涢溪好住家。”表示虽然身体虚弱、疾病缠身,但仍有幸享用朝廷的俸禄。作者因此决定退隐山林,在涢溪边的美好家园过上清闲的生活。这里表达出诗人对于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黑暗的厌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衰疾》是北宋诗人郑獬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8年,即宋仁宗庆历八年,时年郑獬37岁。这一年他因病辞官,回到了故乡江西分宜。 在北宋时期,科举考试逐渐成为了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郑獬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进入仕途。然而,由于他在任期间直言敢谏,屡屡触犯权贵,导致人生波折不断。庆历五年(1045年),他被贬为邓州知州,三年后因病辞去职务,回到故乡休养。 此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腐败、贫富差距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得士大夫们更加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抒发了自己因病辞官后的感慨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