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咏

标题包含
自咏
富贵良非愿,林泉毕此生。 酒因随量饮,诗或偶然成。 秋水和烟钓,春田带雨耕。 颓然无缝塔,且不费经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富足显贵并非我所求,只愿在山林与清泉度过一生。 饮酒要依个人酒量适量而止,作诗或许偶尔会灵光乍现。 秋天的水面烟雾弥漫,钓鱼最为惬意;春天的田野带着雨水劳作,耕种充满希望。 坦然面对这座看似无用的佛塔,既然它毫无作用,我也不必再费心去琢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林泉:山林与泉石,常指隐居的地方。这里表示在山林中过着隐逸的生活。 2. 毕:完满、完成。 3. 随量:根据饮酒的量力。 4. 偶然:并非故意为之。 5. 秋水:秋天的流水。 6. 和烟:伴着烟雾。 7. 春田:春天的田野。 8. 带雨:带着雨水。 9. 颓然:衰败的样子。 10. 无缝塔:佛教传说中一种没有缝隙的佛塔。这里用来比喻身心清静无欲无求的状态。 11. 经营:筹划营谋。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自咏》是诗人蔡格的自画像。他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向往林泉生活的理想,表达了对富贵的淡然态度。诗歌首句即明确表达“富贵良非愿”,表明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心。接下来的句子如“酒因随量饮,诗或偶然成”则表达了诗人的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人通过“秋水和烟钓,春田带雨耕”来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田园生活中垂钓和耕种的美好画面。而“颓然无缝塔,且不费经营”则是诗人面对生活的坦然姿态,展示了他从容、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以自然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咏》是南宋诗人蔡格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也就是公元1279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耻”,北宋灭亡,金兵南下,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蔡格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墨客,深感忧虑和痛心。他在这首诗中以自咏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歌以“白发三千丈”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接着,诗人以“孤舟一系缆”象征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国家动荡之际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最后,诗人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收尾,表达了他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