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十三首
何思何虑只寂然,由来心静类修禅。
一去无多路□□,直启玄关叩洞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为何思考如何忧虑都是寂静无声,
心态平和如同修炼禅宗。
舍弃杂念前行在少有人走的路,
直通神秘的玄关探访仙境之地。
去完善
释义
《山居十三首》是唐朝诗人蔡格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字词注释:
1. 何思何虑:指没有什么可忧思忧虑的。
2. 寂然:安静、寂静的状态。
3. 心净类修禅:心情平静,像在修炼禅宗那样静下心神。
4. 一去无多路:这里比喻距离山很近,只要走一段距离就能到达。
5. 直启玄关:直接打开进入房屋的正门。这里比喻找到通往山中秘境的路径。
6. 叩洞天:敲击通往神仙居住的山洞的门。这里形容寻求仙境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宁静的心境描绘了一幅山居生活的画面。“何思何虑只寂然”,表达了诗人内心平静、无所忧虑的状态,这与禅宗修行中的心境相契合。接下来的“由来心静类修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心境与禅修的相似性。随后,诗人描述了山居生活中的“一去无多路□□”,这里的省略号留给读者去想象,或许是一片森林、一条小溪或者一座山峰。最后,诗人用“直启玄关叩洞天”来形容山居所展现出的自然美景和宇宙奥秘。整首诗以宁静的内心世界为主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十三首》是宋代诗人蔡格所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在这组诗中,蔡格通过对山居民俗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蔡格生活在南宋初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在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后,纷纷隐居于山林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蔡格也不例外,他选择了远离尘嚣的山居生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现实的纷争。在这个过程中,他创作了一系列描绘山居民俗的诗篇,以此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蔡格所处的时代,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代背景使蔡格更加渴望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因此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他的这组诗篇正是反映了这种情感诉求,通过对山居民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