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诗人
得得访诗僊,平湖水接天。
身轻如鹤羽,路远买渔船。
日上荷撑盖,春深柳脱绵。
造门人已出,冷漱石山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幸去拜访诗仙,平静的湖水与天空相连。
身体轻盈如同鹤的羽毛,路程遥远需要购买渔船。
太阳升起来时荷叶撑起盖子,春天的气息浓烈,柳树逐渐脱离棉絮。
走到门口,主人已经离开,用冰凉的山泉漱漱口。
去完善
释义
《访诗人》:这是一首描述拜访诗人的古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在拜访诗人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景色和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诗人朋友的敬重。
1. 得得:表示快速或连续地。
2. 诗僊:即诗仙,这里指诗人。
3. 平湖:平坦的湖泊。
4. 水接天:水面与天空相接,形容湖面广阔。
5. 身轻如鹤羽:形容身体轻盈,如同鹤鸟的羽毛。
6. 路远买渔船:为了到达目的地,需要购买渔船。
7. 荷撑盖:荷叶展开,形成雨伞般的形状。
8. 柳脱绵:柳树上的棉絮脱落。
9. 造门人:指诗人。
10. 冷漱石山泉:用冰冷的石头山泉水漱口。
去完善
赏析
《访诗人》徐集孙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寻访友人的过程和所见所感。“得得访诗僊”中的“得得”是象声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寻访友人的急切心情。而“平湖水接天”则描绘了沿途的优美风光,湖水与天际相接,给人以宽广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身轻如鹤羽,路远买渔船”则表达了诗人自己轻松的心情和对远方的向往。他将自己比喻为轻盈的鹤羽,暗示自己不受世俗束缚,自由无碍。同时,为了探访友人,他不惜路途遥远,购买渔船,更显出他对友情的重视。
而后四句“日上荷撑盖,春深柳脱绵。造门人已出,冷漱石山泉”则是描述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景象。阳光照耀下的荷叶渐渐展开,春天的柳树也开始抽芽,这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当诗人敲门拜访时,友人已经外出,他只能独自品尝这山间清冽的泉水。
全诗以自然景象为主线,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饱含了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诗人》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徐集孙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正值南宋王朝建立初期,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文学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在这个时期,徐集孙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因不满官场腐朽而辞官回乡。在家乡期间,他广交文人墨客,共同探讨诗词歌赋,以此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样的背景下,徐集孙写下了《访诗人》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徐集孙表达了诗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虽然当时社会表面上看似安宁,但隐含着政治危机和社会矛盾,这也为徐集孙及当时的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们通过诗词抒发对现实的关切,提醒人们关注国家兴亡、民生疾苦,以期唤起民众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