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周伯弜后寄
独坐湖窗水一杯,好怀竟日向谁开。
火云六月天无夜,不为先生定不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窗边,面对着一湖水,心中感慨万千。如此美好的时光,却不知与谁分享。六月火红的天空,仿佛昼夜不分,而此时的我,却希望那位能懂我的知己快快出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独坐湖窗:指独自坐在窗户旁。
2. 水一杯:指喝茶。
3. 好怀:好心情。
4. 向谁开:向谁展示或分享。
5. 火云:夏日里的红色云朵。
6. 六月天无夜:形容夏天白天特别长,仿佛没有夜晚。
7. 不为先生:不是因为尊称的先生。
8. 定不来:一定不会来。
去完善
赏析
《访周伯弜后寄》是宋代诗人徐集孙的一首抒怀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夏夜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独坐湖窗水一杯”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湖边的窗户旁,手中拿着一杯水的画面,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寂寥。而“好怀竟日向谁开”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郁结,无法向他人倾诉的无奈。接下来两句“火云六月天无夜,不为先生定不来”,以夏日炎热的天气为背景,暗示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周伯弜后寄》是宋代诗人徐集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宋宁宗时期。
在这一年代,国家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百姓疾苦,知识分子在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抱负的无法实现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诗人徐集孙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访问了友人周伯弜,并为友人的遭遇和自己相似的境遇感到唏嘘。周伯弜是一名有志向的知识分子,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施展才华,这对诗人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于是,诗人以《访周伯弜后寄》为题,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时代的不满。诗人通过对周伯弜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关注,揭示了那个时代诸多文人志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共同困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