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鹤
千年华表竟何荣,曾结孤山夙世盟。
午夜露零和月冷,一声风静仰天鸣。
既归蕙帐情何怨,不上扬州韵更清。
未必湖阴人听得,听来好爵谩营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老的华表矗立千年有何荣耀,它在孤山上见证了千年的盟约。
半夜时分,伴着露水和冷月,华表在寂静的风中仰天长鸣。
回到了蕙帐,它并不抱怨什么,因为它的韵味比扬州的更加清新。
也许湖边的那些人无法听到它的声音,听到的人也只是忙着追逐名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华表:石柱的一种,这里指传说中山阳道士遗留下的华表。
2.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宋代林逋隐居之地。
3. 夙世盟:指前世结下的誓约。
4. 和月冷:和风露一样清凉。
5. 仰天鸣:仰天长鸣。
6. 蕙帐:香草编织的帐幕,比喻隐居生活。
7. 扬州:泛指繁华之地。
8. 湖阴:指西湖一带。
9. 好爵谩营营:比喻在名利场中追逐忙碌。
去完善
赏析
《闻鹤》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于孤山的感慨和对鹤的欣赏。诗人在开篇就提问“千年华表竟何荣”,暗示了他对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于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人和事物的一种追问。在第二句“曾结孤山夙世盟”中,诗人则含蓄地表达了与鹤之间的深厚友情,“夙世盟”即前世之盟,意味着他们之间有某种深厚的联系。
接下来诗人继续描述鹤的形态与生活习性,“午夜露零和月冷”描绘的是鹤深夜露宿时的情景,月光洒在它们身上,显得格外清冷;而“一声风静仰天鸣”则刻画了鹤在宁静的夜晚引颈长歌的画面。这样的场景使得鹤的高洁、独立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又从鹤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鹤内心世界的理解。“既归蕙帐情何怨”写出了鹤在幽静的竹林之中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节操,而“不上扬州韵更清”则是形容鹤的叫声如同扬州的美妙音乐一般,清新脱俗。最后两句“未必湖阴人听得,听来好爵谩营营”则带有一丝自嘲的味道,表示尽管鹤的叫声如此动听,但不一定有人能够听懂,而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也只是徒劳而已。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孤山之中,目睹鹤的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鹤》是南宋诗人徐集孙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宋室南渡,中原沦陷,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徐集孙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
在《闻鹤》这首诗中,徐集孙通过描绘一只孤独的仙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遭遇的不幸。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长寿和吉祥,而诗人却在诗中描绘出一只独行的鹤,这意味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乐观,人们无法安居乐业。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效力,却未能如愿以偿的无奈之情。
总的来说,《闻鹤》这首古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