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雪
漫天飘瑞压嚣尘,一夜西湖幻出银。
煎入茶铛清肺腑,吟归诗句爽精神。
糁填鹤迹看旋没,封合梅花认不真。
茅舍竹篱犹富贵,长安安得有贫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雪花纷飞,覆盖了尘世喧嚣,夜晚的西湖变得如银子般闪耀。在烹煮茶叶的过程中,让人仿佛洗净肺腑,饮下带诗意的茶水,顿感精神焕发。白茫茫的世界,鸟儿的足迹难以辨认,而梅花在风雪的映衬下更是如梦似幻。在这样的美景面前,即使是茅屋竹篱也变得如此富有诗意,让人不禁质疑,那长安城中是否还有贫瘠之地?
去完善
释义
1. 漫天:形容数量极多,分布范围广。
2. 瑞:吉祥的征兆。
3. 压嚣尘:压制喧嚣与尘埃,指下雪使环境变得宁静。
4. 一夜:一个晚上。
5.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湖泊,以其美丽景色而闻名。
6. 幻出银:指西湖在雪景下如同披上了一层银装。
7. 煎:煮;烹调。
8. 茶铛:一种煎茶器具。
9. 清肺腑:比喻饮茶带来的清爽感觉。
10. 吟归:一边吟咏诗歌,一边回家。
11. 诗句:诗中的句子。
12. 爽精神:使人感到精神爽快。
13. 糁填:撒布。
14. 鹤迹:指雪地上的脚印。
15. 旋没:很快消失。
16. 封合:覆盖;封闭。
17. 梅花:一种植物,冬末春初开花,具香气。
18. 不真:不够真实;不太像。
19. 茅舍竹篱:简陋的房屋,这里指普通人家。
20. 安得:如何能得到。
21. 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22. 有贫民:意思是长安地区也有贫困的人家。
去完善
赏析
《赋雪》徐集孙这首诗歌描绘了西湖雪景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清静、恬淡生活的理想。诗人以浪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冬雪画面,同时也将雪中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集孙的《赋雪》是在南宋末期创作的,正值南宋政治昏暗、国家动荡的时期。在这一年里,作者徐集孙年仅二十三岁,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以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乡里。然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前夜,外部面临着蒙古铁蹄的严重威胁,内部则是贪污腐败和政治斗争的剧烈冲击。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徐集孙的诗歌创作饱含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心,他的笔下不仅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更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所承受的沉重的心理压力。这首《赋雪》以咏雪为主题,通过细致地描绘雪花纷飞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江南雪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民众渴望安定、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