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高蹈槐梢与柳阴,争鸣直到日西沉。 初无识见偏容喙,不读诗书却好吟。 风露细餐虽足饱,山林为计更宜深。 所谈幸尔非人事,逆耳从来欠赏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徐集孙"的相关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知名度不高。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飘舞在树梢和柳荫间的蝴蝶, 争先恐后地飞翔直至夕阳西下。 它们并无学识,仅凭直觉表达, 未曾读书却能悦耳的鸣叫。 尽情品尝自然的恩赐满足口腹之欲, 但在山林里谋生更需要智慧和谋略。 幸而它们谈论的是自然之事, 否则那刺耳的叫声定无人欣赏。
去完善
释义
1. 高蹈:指昆虫在树木上行走或飞翔。 2. 槐梢:槐树的枝头。 3. 柳阴:柳树的阴影处。 4. 日西沉: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 5. 初无识见:起初没有见识和见解。 6. 偏容喙:甘愿让他人发表意见。 7. 不读诗书:不会读书识字。 8. 好吟:善于表达和抒发情感。 9. 风露细餐:吸食露水以维持生命。 10. 山林为计:以山林为生计来源。 11. 幸尔:幸运地是。 12. 逆耳:不顺耳的话,即批评意见。 13. 欠赏音:没有得到赞赏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蝉》是一首描绘夏日蝉鸣景象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界中的小生灵——蝉,并从其生活中体悟出人生哲理。 首联“高蹈槐梢与柳阴,争鸣直到日西沉”展现了夏日蝉鸣的热闹景象。它们在树梢和柳荫下尽情地鸣叫,直至夕阳西下,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夏天的热烈气氛。 颔联“初无识见偏容喙,不读诗书却好吟”则是对蝉的嘲讽。尽管蝉并无学识,却依然能发出动听的叫声。这里似乎暗示了现实中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往往喜欢卖弄才华的现象。 颈联“风露细餐虽足饱,山林为计更宜深”描述了蝉的生活习性。蝉以吸取风和露珠为生,虽然能够饱腹,但在山林之间生存,还需更加谨慎。这表明即使是微小生命,也要为了生存而努力。 尾联“所谈幸尔非人事,逆耳从来欠赏音”则揭示了诗人的态度。他希望人们在生活中多一些自然和谐,少一些世事纷扰。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欣赏这种真实的声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蝉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评。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保持谦逊和真实,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蝉》是南宋诗人徐集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众生活困苦。作者徐集孙在这期间经历了诸多人生波折,从求取功名到失望而归,再到感悟人生的真谛,这些经历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这首诗以蝉为喻,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在诗中,蝉被认为是自然界的君子,它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却始终保持着清高的品质。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在现实社会中坚守原则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