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明

标题包含
清明
春风客里动经年,寂寞松楸入梦边。 斗酒谁为寒食奠,懒将杨柳插门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徐集孙"的相关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知名度不高。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春风中的游客已经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孤独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在寒食节这个悼念的日子里,谁会为我准备一杯美酒呢?我懒得把杨柳枝插在门前。
去完善
释义
《清明》注释: 1. 春风客里:指在异地他乡的春天。 2. 松楸:墓地上的松树和楸树,这里代指墓地。 3. 斗酒: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一斗酒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升左右。 4. 寒食:清明节的别称,这天禁止生火做饭,人们只能吃冷的食物。 5. 杨柳:杨树和柳树,这里特指扫墓时插在门前的杨柳枝。
去完善
赏析
《清明》徐集孙:这首诗通过春风、客里、经年、寂寞、松楸、梦边等词语,描绘了清明节的景象和情感。首句中的“春风客里”表现了诗人离家在外的生活状态;“动经年”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之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之长。次句中的“寂寞松楸”则表达了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入梦边”则意味着这种思念之情在梦中也难以释怀。第三句中的“斗酒谁为寒食奠”则是诗人对清明节扫墓祭奠的感慨,表现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最后一句“懒将杨柳插门前”则体现了诗人对清明节习俗的冷漠态度,表现出一种疏离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离家在外的生活感受和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明》是南宋诗人徐集孙所创作的七言律诗,根据相关资料可以推测此诗的成诗年代大约为公元1194年至1205年间。 这个时期,南宋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都有所发展,但局势依然动荡不安。金人南侵,人民生活困苦,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集孙作为南宋文人中的一员,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在诗歌中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家族亲人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清明》一诗正是这种复杂情感的体现。“断桥荒藓路无痕”描绘了清明节这天阴雨连绵的天气,泥泞的路面无处找寻旧日的痕迹,暗示出时代变迁中的种种变故;“又见一番新火起”,寓示着轮回与新生,揭示了诗人对待生活的心态,既怀抱着希望,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挑战;最后一句“小桃如妇识翁温”,则表现了诗人对家人亲情的牵挂,和对故人的深深怀念。整首诗以清明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哀愁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在这个时期的复杂心态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