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刺词
促刺复促刺,劝织声转剧。
小妇跣雨采桑归,大姑煮雪抽丝绎。
辛勤欲织御寒衣,朝暮惟恐不盈尺。
织成门外迫催租,不了输租仍卖绤。
妇姑对泣儿号寒,更无可补儿衣隙。
帛暖本拟代绤寒,卖绤寒来愈无策。
促刺兮,促刺兮,劝人织兮织何益。
贮之金屋是何人,重重绫锦饰珠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反复催促又催促,催促织布的声音越来越大。
年轻的妻子冒雨去采摘桑叶归来,年长的姐姐在煮雪抽丝纺织。
她们努力编织着冬天的衣物,从早到晚就怕织不够一尺。
织好后门外又来催租,交不起租子只好卖掉葛布。
婆媳相对哭泣,孩子哭喊着寒冷,却无法给孩子添补衣物。
用麻布保暖原本是想替代葛布的寒冷,可是卖掉了葛布却越发没有办法。
反复催促啊,反复催促啊,催促人织布有什么益处?
把织好的布藏在金屋里的是谁呢?那都是层层叠叠华丽的绸缎和镶嵌着珍珠美玉的衣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促刺:快织,用以催促的意思。
2. 小妇:年轻的妇女。
3. 大姑:年长的妇女。
4. 跣雨:下雨时未穿鞋,形容采桑的艰辛。
5. 煮雪抽丝绎:用雪水抽蚕丝来纺织。
6. 盈尺:满一尺,形容布匹的长度。
7. 迫催租:催促缴纳田租。
8. 输租:缴纳田租。
9. 卖绤:出售粗丝织成的衣服。
10. 无策:没有办法。
11. 金屋:豪华的房子。
12. 绫锦:华丽的丝织品。
13. 珠璧:珍珠和玉器,指珍贵的物品。
去完善
赏析
《促刺词》描绘了妇女们辛勤劳作织布的场景,以及她们在严寒中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将织好的布匹出售以缴纳租税的艰辛。诗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勤劳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奢侈华贵的生活的不平与愤懑。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生活细节,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促刺词》是南宋诗人徐集孙的一首名篇。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13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国的崛起、蒙古的入侵等,这些都对当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徐集孙身处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他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据史书记载,徐集孙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由于时局的不稳定,他的一生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就。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创作,用自己的诗篇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变迁。
在《促刺词》中,徐集孙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他也对统治者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充满了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了南宋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