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感怀
柳亭暮霭笼金眼,茶岭寒轻卓翠旗。
春色正浓人未老,掷觞飞笔好追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柳亭被金色的光线笼罩,显得十分迷人;茶岭上则是一片翠绿,犹如一面绿色的旗帜。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人们充满活力,抓住机会尽情投入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 柳亭:诗人寄居之地。柳,即垂柳;亭,指凉亭。此处以“柳亭”借代诗人的居住地。
2. 暮霭:黄昏时分云雾笼罩的景象。霭,雾气。
3. 金眼:黄金色的眼睛,这里用来形容夕阳的光芒。
4. 茶岭:产茶叶的山岭。茶,指茶叶。
5. 寒轻:寒冷程度较轻的时候,此处指春天较温暖的时候。
6. 卓翠旗:形容茶树新叶在春天初长时的绿色鲜艳貌。卓,直立;翠旗,绿色的旗帜。
7. 掷觞:喝酒的动作,即将酒杯抛起再接住的过程。
8. 飞笔:挥笔写字或画画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春日感怀》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诗人王安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特点在于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
“柳亭暮霭笼金眼”一句,诗人以柳亭为背景,通过暮霭、金眼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诗人用“笼”字形象地描绘了暮霭笼罩柳亭的场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茶岭寒轻卓翠旗”一句,诗人以茶岭为焦点,通过寒轻、翠旗的描绘,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用“卓”字来形容翠旗的屹立不倒,突出了春天的坚韧和顽强。
“春色正浓人未老”一句,诗人通过“春色正浓”和“人未老”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热情的追求。诗人认为,尽管春色正浓,但人生的青春时光仍然可以延续,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人生就可以永葆青春。
“掷觞飞笔好追随”一句,诗人通过“掷觞”和“飞笔”的动作,表现了自己对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投入。诗人认为,只有投入到生活和创作中,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感怀》这首诗是由北宋诗人王安礼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们时常以诗明志,抒发胸臆。
王安礼本人曾担任过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等要职,他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由于对朝政时局的关注和敏锐洞察力,他对国家的兴衰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使得他在面临人生困境时,依然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春日感怀》一诗中,王安礼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想,表达了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他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握住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这首诗既反映了他个人的心境,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生命和时代的思考。总的来说,这首诗是王安礼在面对复杂人生和时代变迁时所表现出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