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心大师
如今无用绣香囊,已入空王选佛场。
生铁脊梁三事衲,冷灰心绪一炉香。
庭前竹长真如翠,槛外花开般若香。
万事到头都是梦,天倾三峡洗高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华丽的刺绣香囊已无大用,它们已经进入了空王和选佛的场景之中。
三个人穿上了坚强的生铁衣,他们的内心却十分冷静、平淡,如同燃着的一炉香。
庭院前的竹子长得非常翠绿,它象征了永恒的真实;而门外的花朵则散发出智慧的花香。
所有的世事到最后都如同梦境一般,就像天空中倾泻而来的壮丽的三峡景色清洗着高台的黑暗。
去完善
释义
1.绣香囊:指珍贵华丽的物品。这里借指世俗之物。
2.空王:佛教用语,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3.选佛场:指僧人选拔修行的场所。
4.三事衲:指僧人的三衣。三事,即袈裟、僧祗支、衬衣。衲,原指补缀破旧衣物,这里借指僧人穿的衣服。
5.冷灰:形容心灰意懒的心情。
6.真如:佛教术语,指一切事物的真实存在和永恒不变的本质。
7.般若香:比喻智慧的香气。般若,是梵文Prajñā的音译,意为智慧。
8.三峡:此处并非地理名词,而是比喻一种巨大的力量。
9.洗高唐:借用古楚地高唐神女的传说,比喻男女欢爱之事。
去完善
赏析
《送黄心大师》是白玉蟾写给一位僧人的送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黄心大师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修行生活的期许和对于世事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述了黄心大师的形象。“如今无用绣香囊”,意思是说黄心大师已经抛弃了世俗的装饰,不再追求华丽的外表。“已入空王选佛场”,意味着他已经投身于佛教修行,追求心灵的解脱。
接着,诗人进一步刻画了黄心大师的精神风貌。“生铁脊梁三事衲,冷灰心绪一炉香”,这里用生铁来形容他的意志坚强,用冷灰形容他心境平和。虽然修行生活中充满了磨难,但他依然坚定沉着,一心向佛。
随后,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展示黄心大师的心境。“庭前竹长真如翠,槛外花开般若香”,这两句诗展示了黄心大师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周围的竹子翠绿欲滴,鲜花盛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一切都反映出他的心灵境界。
最后,诗人以“万事到头都是梦,天倾三峡洗高唐”作结,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他认为世间万事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幻,只有放下一切执念,才能像流水一样洗涤心灵,达到心灵的澄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黄心大师》是南宋诗人白玉蟾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4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白玉蟾因战乱流离失所,客居江南一带。在这段时间里,他饱尝了战乱的艰辛,对世事的感慨更为深刻。
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国。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臣当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白玉蟾选择出家为僧,以寻求心灵的慰藉。他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黄心大师。
黄心大师是一位颇有名望的高僧,他与白玉蟾相交甚厚。在一次别离时,白玉蟾写下了这首《送黄心大师》,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白玉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在乱世中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