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于清虚堂火阁
长空惨惨昼如夜,严风刮得雪片下。
寒猿傍树不敢声,江梅羞开恐易谢。
万山无限落叶愁,处处凝烟缠草舍。
枯槎冻僵不复活,飞廉截住阳春赦。
馁虎呼雏入岩卧,过鸟如梭钻树罅。
园林萧索无一物,几夜霜威煞无藉。
欲雨不雨数点霰,雪意沉吟天似诈。
满空飞起杨花架,三日两日冻不化。
眼前幻出白玉楼,谁敢登陟空嗟讶。
肌肤生粟鼻流水,前村新醅复增价。
渔翁溪畔笑收网,鱼亦不知钩有麝。
洗铛簇火煎雪茶,垂帘叠足说清话。
呼童凿碎砚中冰,呵手团栾结诗社。
诗成此景尚自尔,安得王维收入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阴郁暗淡,白天如同黑夜一般,寒风呼啸着吹来了片片白雪。
寒冷的猿猴紧靠在树上,不敢发出声音,梅花羞涩地绽放,却又害怕轻易凋谢。
无数的群山被落叶笼罩,到处弥漫着烟雾和草丛间的寒气。
枯木被冻结无法恢复生机,飞廉似乎把春天阻挡在了外面。
饥饿的老虎呼唤着幼崽进入山洞休息,路过的鸟儿穿过树木的缝隙。
一片萧条的园林里几乎找不到任何东西,经历了几夜的寒冷威力,似乎没有什么能够幸免。
天空中的雪意忽隐忽现,让人难以捉摸,仿佛是上天的骗局。
天空飘起了像杨花般的雪花,却迟迟不能完全融化。
眼前的景象就像是白玉楼一样美丽,但没有人敢尝试攀登并惊叹它的壮丽。
人们的手指和鼻子都被冻得通红,前村的酒家因为大雪的缘故提高了新酿的价格。
渔夫在河边笑着收网,鱼儿并不知道钩上涂了麝香。
清洗锅子,生火煮雪茶,挂起窗帘,盘腿而坐,闲聊生活中的琐事。
呼唤孩子砸碎砚台里的冰块,搓手取暖,一起聚集讨论诗歌的创作。
诗作完成后,此情此景仍在心中徘徊,多么希望王维能把它绘入画卷啊。
去完善
释义
1. 清虚堂:虚拟的诗歌情境中的建筑名称。
2. 长空:天空辽阔无边。
3. 严风:严寒的风。
4. 火阁:设有暖火的阁楼或房屋。
5. 寒猿:寒冷的树林中的猿猴。
6. 江梅:一种生长在长江沿岸的梅花品种。
7. 万山:众多的山脉。
8. 落叶愁:形容秋天的叶子凋落,景象忧愁。
9. 飞廉:神话传说中的风神。
10. 馁虎:饿虎。
11. 罅:缝隙。
12. 无藉:没有凭借,指万物都被霜威所覆盖。
13. 霰:雪花。
14. 杨花架:柳絮飞扬的景象。
15. 白玉楼:比喻华丽的楼阁。
16. 登陟:攀登。
17. 肌肤生粟:皮肤上起鸡皮疙瘩。
18. 新醅:新酿的酒。
19. 渔翁:捕鱼的老人。
20. 洗铛:清洗锅具。
21. 簇火:聚火。
22. 雪茶:冰雪下的茶叶。
23. 垂帘:放下窗帘。
24. 叠足:交叉腿坐。
25. 呼童:呼唤家童。
26. 凿碎砚中冰:指用锤子敲碎砚台上的冰块。
27. 呵手:通过呵气使双手变暖。
28. 团栾:团圆。
29. 安得:如何能得到。
去完善
赏析
《咏雪于清虚堂火阁》是南宋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咏雪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冬日的寒冷环境以及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雪后的景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全诗语言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呈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首联“长空惨惨昼如夜,严风刮得雪片下”,描述了冬日大雪纷飞的景象,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仿佛白昼变作了黑夜。颔联“寒猿傍树不敢声,江梅羞开恐易谢”,写出了冰雪中的生物也感受到严寒而畏缩不前,暗示了天气的寒冷。颈联“万山无限落叶愁,处处凝烟缠草舍”,进一步表达了寒冬的景象,群山之间的落叶堆积如山,烟雾弥漫,使人倍感压抑。
在接下来的三联中,作者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冬日画卷。“枯槎冻僵不复活,飞廉截住阳春赦。馁虎呼雏入岩卧,过鸟如梭钻树罅。园林萧索无一物,几夜霜威煞无藉。”这些句子以拟人的手法传达了自然界在冬天所遭受的折磨以及生命力的减弱,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寒冷的威力。
而后四联则转向了对人类生活的描绘,并透露出一丝温暖和乐观的气息。“欲雨不雨数点霰,雪意沉吟天似诈。满空飞起杨花架,三日两日冻不化。眼前幻出白玉楼,谁敢登陟空嗟讶。肌肤生粟鼻流水,前村新醅复增价。”人们在家中围炉取暖,享受着热气腾腾的美食,同时欣赏着窗外的美景,度过一段宁静的时光。
最后,尾联以“呼童凿碎砚中冰,呵手团栾结诗社。诗成此景尚自尔,安得王维收入画”作结,意味着尽管眼前的景色迷人,但无法用笔墨完全描绘出来,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热爱之情。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雪于清虚堂火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左右。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金、元两国相继兴起,对南宋政权构成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诗人白玉蟾(约1220-1293)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墨客,面对家国之忧和民生之苦,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和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在诗歌的创作时间内,白玉蟾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科举失意,仕途不畅。后来投身道教,成为全真教的传人。在这个过程中,他游历四方,目睹民间疾苦,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沉的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在他所创作的《咏雪于清虚堂火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同时间段内,时代背景也是错综复杂。金国逐渐崛起,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元朝也开始崛起,成为新的政治势力。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道家、佛家等思想开始流行,这也为白玉蟾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综上所述,《咏雪于清虚堂火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战乱和社会矛盾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白玉蟾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出了这首描绘风雪中的清虚堂火阁的诗篇,展现了诗人对家园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