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外湖边摇曳的莲子连绵不断,晴天的山峰映衬出白鹭的身影。水和天相互映照,仿佛一幅波光粼粼的画卷,船桨划过留下浅浅的痕迹。人与倒影在水中相映成趣,显得如此和谐。
湖水边的桃叶发出轻轻的声响,身着杏红色轻衣的人们缓缓前行。莲花的小荷叶抵挡住夕阳的余晖,为人们带去一地的翠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外湖:指杭州西湖。
2. 莲子:指荷叶。
3. 参差:此处意为荷花参差不齐地生长。
4. 霁山:雨过天晴的山色。
5. 青处:青山之处。
6. 鸥飞:海鸥飞翔。
7. 水天溶漾:水光与天色交相辉映。
8. 画桡迟:形容船行缓慢,桡,船桨。
9. 人影鉴中移:人的影子在水中移动。
10. 桃叶浅声双唱:桃叶,歌女。浅声,轻声歌唱。双唱,两人一起唱。
11. 杏红深色轻衣:杏红,淡红色。深色轻衣,指穿深红色的女子。
12. 小荷障面避斜晖:小荷,指年轻女子。障面,遮挡阳光的面纱。斜晖,夕阳的余晖。
13. 翠阴归:指在绿荫下乘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画堂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湖边风景画卷,展现了诗人在自然山水间怡然自得的情怀。上阙写湖光山色,“外湖莲子长参差”一句点出湖畔的莲子已经成熟,长短不一;而“霁山青处鸥飞”则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头,海鸥自由翱翔的画面。“水天溶漾画桡迟”一句传达出水波荡漾、天地交融的美景,以及诗人划船游玩的悠闲心情。最后“人影鉴中移”描述了水中倒影随着行船移动的场景,增添了几分诗意。
下阙转向人物描绘,通过“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两句表现出一对情侣在湖边嬉戏的快乐时光,歌声婉转动听,服饰色彩鲜艳夺目。最后“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则以荷花作为背景,展现出人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丰富,令人陶醉于夏日的宁静与美好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是北宋著名词人张先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998年至1054年之间,当时张先正值人生巅峰时期,曾任嘉州、京兆等地方官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宋真宗和宋仁宗时代,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昌盛,文化艺术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为张先的词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此背景下,张先的诗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的词风婉约秀丽,善于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世界。《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一词以“外湖莲子”为主题,形象地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同时也隐喻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