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园杂兴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日长路好城门近,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柳絮飘散在小巷中,午间报晓的鸡啼回荡,桑叶才吐出嫩芽绿油油的。闲适地在午后小憩醒来,无事可做,于是打开窗户沐浴着晴天阳光观察春蚕的生长情况。
湿润的土壤仿佛蠢蠢欲动,春雨也频繁滋润,万千花草一瞬间绽放。屋后的荒草地也变得绿意盎然,邻居家的竹笋也已经长得如此之高,甚至超过了院墙。
高处的田地里的麦子与青山相接,而靠近水源的低处土地还是一片绿色。桃花、杏花使整个村庄的春天犹如锦绣一般美丽,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敲锣打鼓,唱歌跳舞。
陈年老酒刚刚熟成,我把它带到田头祭祀用。别让神婆嫌弃这酒味道淡薄,其实官办的酒店里的酒更糟糕。祭祀活动烧纸钱的响声如雷鸣般震耳,夕阳西下时醉汉们被扶着回家。遍地都是花儿和枝条散落,原来这是孩子们在进行斗草游戏。
随着游行队伍的到来,街头巷尾变得热闹如烟。把牛牵到远离门口的路上,避免影响交通。
寒食时节,女子们的头上插满了花枝,身着彩衣坐在船上游览。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会游山寺,不是去灵岩就是去虎丘。
城里的人们扫墓归来,带来了新的甜酒和青梅。白天时间漫长,离城门口又近,不如就在路边的小亭子喝点暖暖的酒。
踏着春天的脚步寻找美景,雨后的小路如同杯子一样干净透明。狗儿也跟着人们一起前行,到了溪流旁就自己回来了。
种植果园的成果需要辛苦管理才能收获,但无法阻挡小孩和鸟儿的骚扰。虽然已经插上棘针保护了竹笋和小径,但依然要铺设渔网覆盖住成熟的樱桃。
春耕的好日子刚刚到来,南山便传来春雷阵阵,雨水连宵而至。今年的秧田已经不缺水了,新涨的水位眼看就要漫上小桥了。
桑树下的蔬菜生机勃勃,青菜和芥菜生长得翠绿丰腴。在溪边洗完择净后拿到店里售卖,傍晚时分再带着盐巴买些酒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柳花:指柳树的花朵。
2. 深巷:指巷子深处。
3. 午鸡声:中午的鸡鸣声。
4. 尖新:形容桑叶初发,叶子细小尖端。
5. 晴日:晴朗的日子。
6. 土膏:土壤湿润肥沃的状态。
7. 欲动:将要发芽生长的状态。
8. 频催:频繁催促作物生长。
9. 万草千花:形容各种植物竞相开放。
10. 一饷:片刻之间。
11. 绿秀:指绿色植物茁壮成长。
12. 鞭笋:竹笋,因为竹笋生长迅速,所以称为“鞭笋”。
13. 高田:高地上的田地。
14. 山青:山脉的绿色植被。
15. 傍水低田:靠近河流的低地农田。
16. 踏歌椎鼓:一边唱歌一边击鼓,形容热闹的场景。
17. 老盆:煮过的粗茶。
18. 杜茅柴:一种野生的茅草。
19. 祭社: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
20. 巫媪:女巫。
21. 旗亭官酒:官方的酒楼出售的酒。
22. 烧钱鼓:祭祀时焚烧纸钱的仪式和击鼓的声音。
23. 扶得醉翁回:搀扶喝醉的人回家。
24. 青枝满地:形容地上的绿色植物。
25. 儿孙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孩子们收集各种花草进行比赛。
26. 骑吹:骑马奏乐的队伍。
27. 行春:春天出行。
28. 车马闹如烟:形容车辆马匹众多,场面热闹。
29. 系牛:把牛拴在某个地方。
30. 碡边:石碾旁。
31. 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两日。
32. 蒨裙青袂:穿着彩色衣裙的女子。
33. 游山寺:到寺庙游玩。
34. 灵岩:山名,位于江苏苏州。
35. 虎丘:山名,位于江苏苏州。
36. 郭里人家:城里的居民。
37. 拜扫:扫墓。
38. 新开醪酒:刚酿好的甜酒。
39. 荐青梅:用青梅待客。
40. 日长路好:白天时间变长,道路状况良好。
41. 城门近:距离城门很近。
42. 茅亭:茅草搭建的小亭子。
43. 步屧:脚步。
44. 蹄道:被牲畜践踏的道路。
45. 黄犬搀去:狗引导人们前行。
46. 溪边:河边。
47. 已插棘针:已经用荆棘枝条围起来的菜园。
48. 樊笋径:种植蔬菜的小径。
49. 鱼纲:捕鱼用的网。
50. 盖樱桃:用渔网保护樱桃树。
51. 种稻包:准备水稻种子。
52. 南山雷动:形容雷雨交加。
53. 雨连宵:连续不断的雨水。
54. 秧田水:稻田的水。
55. 新涨:新的洪水。
56. 溪头洗择:在溪流边清洗挑选蔬菜。
57. 店头卖:在市场上出售。
58. 裹盐沽酒:购买酒菜。

去完善
赏析
《春日田园杂兴》是一组描绘春日田园风光和民俗活动的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生动的细节表现,展现了一幅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
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柳花”、“午鸡声”、“桑叶”等意象,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宁静的午后,诗人欣赏着窗外阳光下的蚕宝宝生长,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第二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各种花草争相开放,连邻居家的竹笋也越过墙头。远处青山绿水,近处桃李花开,仿佛一片锦绣世界。人们踏青扫墓,庆祝春天的到来。
第三首诗中,诗人描述了清明时节的盛况。人们祭祀、欢庆,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之间。路边鲜花满地,孩子们尽情嬉戏,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和谐。
第四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春日出游的热闹场景。人们在田间祭拜,祈求五谷丰登。街头巷尾,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第五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寒食节时的风俗。人们头戴鲜花,乘船游览山水,或在寺庙祈福,或前往灵岩、虎丘等地游玩。这些活动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六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清明后的春光。农民们结束祭祖之旅,回家品尝美酒和青梅。阳光明媚,路途通畅,人们可以在茅亭中小憩,感受春天的温暖。
第七首诗中,诗人展示了春日寻春的情景。雨后道路湿滑,人们踏着蹄声缓缓前行。黄狗紧随主人,突然在溪边驻足回望,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生动情趣。
第八首诗中,诗人描述了种植果树的辛苦和快乐。尽管儿童和鸟雀时常骚扰,但人们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也能收获满满的果实。
第九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播种稻谷的情景。春雷滚滚,雨水连绵,今年的秧田水源充足,丰收在望。
第十首诗中,诗人展示了春日菜园的丰盛。绿叶满畦,蔬菜鲜嫩,人们将新鲜的蔬菜洗净包装,在市场上出售,傍晚时分再带着盐巴和美酒回家,尽享田园生活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9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范成大因曾任户部侍郎、枢密院编修官等要职,对国家治理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见解。他在春季游览乡村田园时,眼见百姓疾苦,有感而发地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的南宋社会,战乱频仍,国家财政拮据,人民生活困苦。范成大在诗中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他通过描绘春日田园的美景,表达了对普通百姓辛勤劳动的敬意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