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年·斜月下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斜月的映照下,北风呼呼吹拂,千万次的捶捣声像是要穿透夜空。不是为了忙碌地捣衣而无法入睡,只是为了打破这漫长而难熬的夜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斜月:即指下弦月或残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下旬。
2. 北风:北面吹来的风,这里象征着冬天的寒冷。
3. 捣衣:古代妇女用木棒捶击衣物使其干净柔软,有时也代指妻子为出征的丈夫准备衣物。
4. 夜如年:形容长夜漫漫,时间过得缓慢,如同度过了一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斜月下”与“北风前”开篇,描绘出一幅冬夜寂静而冷峻的画面,为读者营造出一个清冷、寂寥的氛围。接着,用“万杵千砧捣欲穿”描绘捣衣声的忙碌与嘈杂,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悟。虽然捣衣的声音繁忙,但诗人并未因此而烦躁,反而借此消除时间的感觉,使这个寒冷的夜晚不再漫长难熬。这种心境的转变,既是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如年·斜月下》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一首作品,此诗创作于宋哲宗时期,约为公元990-1063年间。此时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央集权逐渐减弱,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贺铸因出身寒门而未能在朝廷中受到重视,反而被外放至地方担任低级官吏。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宦海浮沉、世事如梦的感慨,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这首词描述了词人在孤独寂静的夜晚,仰望着浩瀚星辰,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匆匆。词中体现出词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失落,同时也透露出他渴望获得机遇,施展才华的愿望。当时的社会矛盾激化,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反思精神世界的追求。贺铸的作品正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