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沧浪

标题包含
沧浪
长史遗踪二百年,直教名字到今传。 渚香细浥莲须雨,野色轻团竹尾烟。 但得幽情关水石,何须隠迹痼林泉。 客中正有尘缨在,来此清游亦是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历史的长河中,这位名人的足迹已经留存了超过两百年,以至于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依然广为人知。那如丝线般的细雨湿润着河边的荷花,若隐若现地散发出香气;远处的竹林里,淡淡的青烟缭绕,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只要能在这山水之间找到那份宁静的心境,又何须跑到山林深处去避世隐居呢?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也在这里暂时抛诸脑后,能来到这样的美景之中畅游也是一种缘分吧。
去完善
释义
1. 长史:指唐朝诗人杜甫曾任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这里用长史代指杜甫。 2. 遗踪:遗留的痕迹。 3. 二百年:指杜甫去世至今约二百年。 4. 渚香:水边的香气。 5. 细浥:细腻地濡湿。 6. 莲须雨:莲花的花瓣上沾着雨滴。 7. 野色:田野的颜色。 8. 轻团:轻轻聚集在一起。 9. 竹尾烟:竹林中的烟雾。 10. 但得:只要能得到。 11. 幽情:深沉的感情。 12. 关水石:与山水有关。 13. 何须:何必需要。 14. 隠迹:隐藏行踪。 15. 痼林泉:长久停留在山林泉石之间。 16. 客中:旅途中。 17. 尘缨:尘世的名利。 18. 清游:清净的游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沧浪》,为南宋诗人施枢所作。诗的前两句讲述的是关于长史的传说故事已经过去了两百年,但他的名字仍流传至今,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接下来三句分别描绘了渚香、野色和烟雨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接下来的“但得幽情关水石,何须隠迹痼林泉”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在旅途中被这片美景吸引,感慨到此清游也是一种缘分。整首诗以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抒发了作者远离世俗纷扰、向往自然宁静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沧浪》是南宋诗人施枢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56年。 在南宋初年,由于金兵的入侵,中原地区生灵涂炭,施枢也因为战乱被迫流亡至江南一带。他在这个时期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北方国土失去了控制权,而金国则迅速崛起,一度威胁到江南的安全。这种政治局面让许多知识分子深感忧虑,他们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国家的关爱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施枢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不仅描绘了民间生活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