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敷言新雁
倦飞聊复下江湖,此去衡阳万里余。
阵合鱼丽司马法,字排草圣右军书。
随阳度塞身良苦,避缴啣芦计已踈。
一抹参差无乱序,似闻衙鼓列群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疲倦了落下休息在江河中,从这里去往衡阳还有万里的路程。
阵型如同鱼丽般排列,这是采用了司马法的策略。字体排列像草书一般灵动,这是模仿了王羲之的字迹。
随着阳光迁移寻找食物很艰难,为了避开网捕捉而依靠芦苇作为掩护的方法已经疏漏。
这群鸟儿的队形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并不混乱,好像听到了衙门前的鼓声和一群差役的集合。
去完善
释义
1. 江湖:江河与湖泊的并称。这里指鸟类栖息的水域。
2. 衡阳:湖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城市。古人常以“衡阳”代指遥远的地方。
3. 鱼丽:古代的一种战阵。
4. 司马法:古代兵法著作,作者为司马穰苴。
5. 草圣:对草书书法家的尊称,这里指王羲之。
6. 右军书:即王羲之的书作。
7. 随阳:跟随太阳的方向迁徙。
8. 度塞:穿越关塞。
9. 身良苦:身体非常疲惫辛苦。
10. 避缴:避开捕鸟的罗网。
11. 衔芦:啄食芦草。
12. 计已踈:形容大雁躲避追捕的策略逐渐减少。
13. 一抹:一片,一段。
14. 参差:长短不齐,不整齐。
15. 无乱序:井然有序,没有混乱。
16. 衙鼓:官府的鼓声。
17. 群胥:群吏,官府里的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雁为喻,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首句“倦飞聊复下江湖”,作者以大雁疲惫飞翔的形象,展现出人在追求理想时的艰辛。紧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大雁南飞的情景,巧妙地运用“衡阳万里余”这一距离概念,进一步强调出人生路途的遥远与艰辛。诗人通过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寻求精神满足时所经历的种种曲折与困苦。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把大雁比作鱼丽阵和草圣书法,展现出大雁在飞行过程中体现出的有序性和美。这种美学表现也暗含了诗人对人世秩序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阵合鱼丽司马法”表示雁阵排列如古代战阵的鱼丽阵,形象地展示了雁阵在空中齐整划一的特点;而“字排草圣右军书”则将雁阵比喻为王羲之草书的优美字形,使画面更具诗意。
接下来的“随阳度塞身良苦,避缴啣芦计已踈”,是诗人描绘雁在迁徙过程中的艰辛与无奈。大雁为了追寻阳光,不畏艰难险阻穿越山川,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承受无尽的压力。同时,作者又用“避缴衘芦计已踈”描绘出大雁在遇到困境时只能采取自保策略的悲哀现实,揭示了人们在应对困境时往往束手无策的无奈心境。
最后两句诗“一抹参差无乱序,似闻衙鼓列群胥”,表现出大雁在空中列队行进时秩序井然的画面。这样的画面既展现出大雁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有序生活的顽强生命力,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理想世界中人们恪守秩序、和谐共处的美好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刘敷言新雁》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之时。
陈棣出身贫寒,他依靠自身的才华和勤奋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名文人官员。然而,他在官场生涯中并不得意,曾多次被贬谪。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忧虑。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虽然表面上看朝廷内部较为稳定,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外,南宋朝政腐败,官僚集团争权夺利,民生问题严重。陈棣作为一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对这些现象深感痛心。
在新雁的意象中,陈棣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他希望像新雁一样展翅高飞,为国家建功立业,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刘敷言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新雁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他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