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觉
簷滴萧萧静,微凉午睡宜。
鶑簧有余韵,螘穴不多时。
篆烬回风灭,花阴晚日移。
觉来无一事,追梦续新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雨滴静静落下,午觉休息倍感清凉。
黄莺啼鸣余音袅袅,蚂蚁洞中时光短暂。
篆香燃烧渐熄,花朵在夕阳下挪移阴影。
醒来并无琐事烦心,梦中追寻灵感续写新诗。
去完善
释义
1. 獨覺:指独自修行、觉悟的僧人。这里是诗人以“独觉”自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2. 簷滴:屋檐上滴落的雨水。这里形容雨声。
3. 萧萧:形容风声、雨声等声音。
4. 微凉:稍微有点凉爽。
5. 午睡宜:适合午睡的时候。
6. 鶑簧:即莺声,指黄莺的鸣叫声。
7. 余韵:指音乐或诗歌在听者心中留下的回味。
8. 螘穴:蚂蚁洞。这里比喻短暂的时间。
9. 篆烬:燃烧的篆香灰烬。这里借指时间。
10. 花阴:花朵的影子。这里借指时间。
11. 晚日:夕阳。这里借指时间。
去完善
赏析
《独觉》是宋代诗人陈棣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睡后在屋檐下独坐时的所见所闻和心境。首联写檐水滴答、宁静微凉的午后环境,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颔联以黄莺鸣叫的余音、蚂蚁筑巢的时间为主题,表现了自然界生物和谐共处的景象;颈联通过对篆香燃烧殆尽、花影随夕阳移动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则写出诗人午睡后无所事事,只有在梦境中追寻诗意的生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闲适而充满诗意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觉》是南宋诗人陈棣所作的一首描绘孤独心境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兵南侵、靖康之耻等,这些事件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陈棣生活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的生平事迹虽然鲜有记载,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独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陈棣在面对世事沧桑时的孤独与无奈。在诗中,他以“独觉”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寂静夜晚中的沉思与领悟。这种心境或许源于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幸遭遇的感慨。总的来说,《独觉》这首诗歌代表了陈棣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思想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