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陈季陵记梦

标题包含
次韵陈季陵记梦
夜闲得安寝,方期万事休。 那知清梦中,螘穴有胜游。 朝把南柯麾,暮猎龟山头。 停杯犹未举,俯仰二十秋。 等为幻缘缚,名实或相浮。 邯郸囊中枕,径渡竹叶舟。 俄顷失所历,变灭随东流。 游仙岂神交,因想理或不。 至人本无梦,偶梦非谬悠。 乃知一念熟,寤寐欻何求。 子建赋感甄,空贻方策羞。 何当破诸妄,自足销沉忧。 政使对痴人,言之亦寡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棣"的具体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的信息,例如全名、生卒年份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在宁静的夜晚休息时,我期望所有的麻烦都能暂时平息。 然而在我平静的梦乡中,蚂蚁的巢穴却成为了我所向往的地方。 清晨我摆动着南柯,傍晚我在龟山上狩猎。 即使没有举起酒杯,时间也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我们都是被幻想束缚的人,名和实或许只是表面的表现。 就像拿着邯郸枕和竹叶舟,瞬间就失去了过去的经历,一切都随着流水消逝。 神仙的生活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奇妙,也许道理并非如此。 那些真正得道的人是没有梦境的,偶然做梦并不是虚假的。 由此可知,一个成熟的念头,无论是醒是睡,都有其追求的目标。 曹子建在《洛神赋》中对甄氏的感情,只留在了史书之中,成为笑谈。 何时才能打破这些虚幻的想法,用自己的内心来消解忧愁? 即便我对愚钝之人说出这些话,也很少有人会说我是错误的。
去完善
释义
1. "方期万事休":方,表示时间;期,期望;万事休,一切事情都结束了。这句诗句表达的是作者在夜晚闲暇的时候希望一切烦恼的事情都能结束。 2. "那知清梦中,螘穴有胜游":那知,没想到;清梦,梦境;螘穴,蚂蚁窝;胜游,愉快的旅行。这句诗句意味着在作者没有想到的梦境中,他竟然在蚂蚁窝里面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3. "朝把南柯麾,暮猎龟山头":朝,早晨;把,握有;南柯麾,南柯梦的指挥权;暮,傍晚;猎,捕捉;龟山,地名,此处为比喻。这句诗句描述了作者在南柯梦中的情景,从早晨开始指挥南柯梦,傍晚则在龟山的山头捕捉猎物。 4. "停杯犹未举,俯仰二十秋":停杯,停止饮酒;犹未举,还没有举起酒杯;俯仰,指时间短促;二十秋,二十年的时间。这句诗句表示作者在短暂的时间内,还没来得及举起酒杯,就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5. "等为幻缘缚,名实或相浮":等为,都是;幻缘,虚幻的缘分;缚,束缚;名实,名和实;或,或许;相浮,相互显现。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认为一切事物都被虚幻的缘分所束缚,名和实或许只是相互显现而已。 6. "邯郸囊中枕,径渡竹叶舟":邯郸,古赵国国都;囊中枕,指代故事中的枕头;径渡,直接渡过;竹叶舟,用竹子制作的船。这句诗句引用了邯郸黄粱一梦的故事,寓意作者的梦境就像是用竹子制作的船一样,可以直接渡过,不需要依赖任何物质。 7. "俄顷失所历,变灭随东流":俄顷,一会儿;失所历,失去曾经经历过的东西;变灭,变化和消失;随东流,随着流水而去。这句诗句意味着作者在短暂的梦境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消失,就像流水一样不断流动。 8. "游仙岂神交,因想理或不":游仙,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岂,表示反问;神交,精神交流;因想,因为思考;理或不,道理或者不正确。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游仙故事的质疑,他认为这些故事只是因为人们的想象而存在的,也许并不符合道理。 9. "至人本无梦,偶梦非谬悠":至人,道德修养达到至高境界的人;本,原本;无梦,没有梦境;偶梦,偶尔做梦;非谬悠,不是荒谬的。这句诗句意味着至人原本是没有梦境的,偶尔做梦也并不是荒谬的。 10. "乃知一念熟,寤寐欻何求":乃知,才知道;一念熟,一个念头变得熟悉;寤寐,醒来和睡着;欻,突然;何求,追求什么。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人们只有在梦中才能了解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在清醒状态下则很难找到答案。 11. "子建赋感甄,空贻方策羞":子建,即曹植;赋,诗歌;感甄,感慨甄妃的故事;空贻,白白地留下;方策,古代的一种书籍;羞,羞愧。这句诗句引用了曹植的诗《洛神赋》,表达了作者对甄妃悲剧命运的感慨,认为这种故事只是让人羞愧。 12. "何当破诸妄,自足销沉忧":何当,何时;破,破除;诸妄,各种虚幻的事物;自足,自给自足;销沉忧,消除忧愁。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早日破除各种虚幻的事物,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从而消除心中的忧愁。 13. "政使对痴人,言之亦寡尤":政使,即使;对痴人,对着愚蠢的人;言之,说出来;亦寡尤,也很少有人责怪。这句诗句意味着即使作者对着愚蠢的人说出他的观点,也很少有人会责怪他。
去完善
赏析
《次韵陈季陵记梦》这首诗是诗人陈棣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来探讨人生、名利与现实的虚实关系。诗人在诗中以梦境为依托,通过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幅生动且寓意深远的画面。在诗人笔下,梦境犹如一个虚幻的世界,既有蚁穴般的琐碎事务,又有南柯一梦的豪情壮志,还有“俯仰二十秋”的时间流逝之感。这些都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思熟虑和对名利的超脱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游仙、梦醒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总的来说,《次韵陈季陵记梦》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陈季陵记梦》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陈棣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世代为官,家学渊源深厚。他在青少年时期便展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诗词歌赋无所不精。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文人墨客们纷纷投身科考,以求建功立业。陈棣也不例外,他怀揣着报国之志,走上了科举之路。然而,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科举考试竞争激烈,陈棣虽然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此外,北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内外战争频繁。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使得国家处于长期的戒备状态;另一方面,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棣感慨万分,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中。 在这首《次韵陈季陵记梦》中,陈棣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他以优美的词句描绘出梦幻般的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这首诗歌既展现了陈棣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