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守金橘
孤根移植自秋山,长养潜私刺史天。
青女染成金色浅,冯夷剖出蚌胎圆。
慙非甘吉曾同传,耻与杨卢议并肩。
况有词章传乐府,佳名从此入新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从秋天起源自大山,在刺史天的庇护下成长。
我的花瓣被仙女染上了金色的光芒,我的果实如珍珠般圆润。
我没有甘吉那样高洁的品质,也不想与杨卢并驾齐驱。
但我也有自己的才华,可以传承乐府的诗篇,在我的新篇章中留下美好的名字。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
2. 苏守:即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任杭州知州,又称苏守。
3. 金橘:植物名。常绿灌木,果实球形,金黄色,味酸甜,可食,亦供观赏。
4. 孤根:单个的根部,此处喻指单一的金橘植株。
5. 移植:移栽,将植物从一处移至另一处栽种。
6. 秋山:秋季的山林。
7. 长养:滋养培育。
8. 潜私:暗自留意。
9. 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巡察郡县、处理地方政务。
10. 青女:神话中的女神名,主管霜雪。
11. 甘吉:指甘橘和吉桔两种橘子。
12. 杨卢:即杨万里和陆游,均为南宋著名诗人。
13. 乐府:本为音乐机构名称,后成为诗体的一种,主要收集民间歌谣,供宫廷娱乐之用。
去完善
赏析
《次韵苏守金橘》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一首描绘金橘的诗。诗中以金橘为线索,展现了金橘的独特品质和生长环境,以及作者对于金橘的珍视和赞誉。同时,通过对比其他水果,突显了金橘的与众不同。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金橘的喜爱之情,以及对金橘品质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苏守金橘》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理宗时期(公元1225-1264年)。
在这个时期,陈棣作为南宋文人,生活在战乱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家乡浙江温州曾多次遭受金兵的侵扰,使得当地百姓生活困苦。尽管如此,陈棣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陈棣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南宋的文人们并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陈棣也是如此,他在这首诗中以金橘为题,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