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陵诗
建安七子文,骚雅生赘疣。
除苛起膏肓,公为第一流。
满朝竞飞翔,惟公独淹留。
平生一严武,几成鞭虎头。
定知诗穷人,到骨未肯休。
执友自青云,蹭跳老沧洲。
破除世万事,曲生聊可谋。
危言竟何补,软语祇自羞。
成此一段奇,政坐多牢愁。
收拾万丈光,千古射斗牛。
开卷想清标,凛如对霜秋。
闭户味膏馥,妄言希骅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汉献帝的建安年间,文学上有七位才子闻名于世。他们的诗歌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浪漫抒情,有的严谨雅正,如同我们身上生出的赘疣。只有消除这些艰涩的作品,才能成为顶尖的文学家。当时的文人都在争相发表作品,而你却独立于人潮中,不随波逐流。你有如严武那样刚直的性格,不畏强权,敢于斗争。
你也深知自己生活的贫困无法改变,但你并没有放弃诗歌创作,你用心血浇灌着自己的诗歌之花。你在官场上不得意,所以远走他乡,离群索居。你的生活没有世俗的束缚,你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然而你的犀利言辞无法改变现实,反而使你感到惭愧。
你创造出如此优秀的诗篇,只是因为你内心充满了深沉的忧愁。你把万千光芒汇聚起来,照亮了天空,使你在古往今来诗人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当你打开书卷,仿佛就能看到你的清雅风采,就像面对霜秋那样的寒冷和庄严。而当你闭门品味着你的诗歌,我就像一个马夫,妄图驾驭骏马,追随你的脚步。
去完善
释义
1.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年的一派文学家,即孔融、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
2. 骚雅:指《离骚》等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学作品。
3. 膏肓:指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4. 公:此处指的是杜甫。
5. 严武: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关系密切。
6. 成此一段奇:指杜甫创作出了很多奇特的诗篇。
7. 政坐多牢愁:“政”通“正”,意为正是因为有很多忧愁。
8. 千里光:指杜甫的诗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9. 清标:高尚的品质。
10. 霜秋:秋天的寒气。
11. 膏馥:指杜甫诗歌中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
12. 妄言:随意谈论。
13. 希:希望得到。
14. 骅骝:指良马。
去完善
赏析
《读少陵诗》是南宋诗人陈棣的一首诗歌作品,这首诗以杜甫的诗歌为题材,表达出对杜甫诗歌的独特见解和高度赞誉。在这首诗中,陈棣认为杜甫的诗才超过了建安七子和骚雅诸贤,他的诗歌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堪称诗坛第一流的作品。然而,尽管才华横溢,但杜甫的一生却命运多舛,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悲凉之情。
陈棣在诗中还描绘了杜甫与严武的友情,以及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他认为杜甫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即使在贫困潦倒的境遇中,他也不曾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同时,陈棣还指出,杜甫虽然有许多才华横溢的朋友,但他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品格,不受世俗的影响。
在诗的结尾部分,陈棣表达了对自己和杜甫命运的感慨。他认为,杜甫的伟大成就正是由于他胸怀壮志,但又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尽管如此,杜甫仍然能够在困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用诗歌照亮自己的心灵世界。陈棣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杜甫一样,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诗歌作品的深入剖析,展现了陈棣对杜甫的深深敬仰和独特见解。他不仅赞美了杜甫的诗歌才华,还深入探讨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内容丰富、情感深沉的优秀诗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少陵诗》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深刻见解。根据你的要求,下面是我为这首诗编写的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流离失所,陈棣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流亡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民间的疾苦,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在这个特殊时期,杜甫的诗作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他在阅读杜甫的诗篇时,深深地被其真挚的情感、深沉的思考和卓越的才华所吸引。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在一个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杜甫作为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这些特点都让陈棣为之感动,并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陈棣在学习杜甫诗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的关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他在这首《读少陵诗》中,通过对杜甫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陈棣的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