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昼
庭院闲清昼,踈槐转午阴。
悄无人过眼,却有事经心。
续梦聊欹枕,牵愁拟破琴。
可怜精卫志,欲障海波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宁静的庭院里度过闲暇的白昼,稀疏的槐树洒下中午的阴凉。周围寂静无人经过,心中却牵挂着许多事情。想要接着梦境继续休息,却被无尽的忧愁困扰,想要通过弹琴排解忧愁。真是可怜精卫鸟的执着,想要阻挡大海的波涛汹涌实在是太难了。
去完善
释义
《清昼》是南宋诗人陈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该诗的注释:
1. 清昼:即晴朗的白日。
2. 踈槐:稀疏的槐树。
3. 转午阴:指槐树下阳光随时间移动所产生的阴影变化。
4. 过眼:从眼前经过的人或事。
5. 经心:放在心上、挂念在心头的事情。
6. 续梦:继续做梦,意指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之中。
7. 聊:姑且、勉强地。
8.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9. 牵愁:引发忧愁。
10. 拟破琴:打算弹奏一曲,借以排解忧愁。
11. 精卫:传说中的鸟名,据《山海经》记载,此鸟因偷食西王母的食物被贬谪,化为白鸟,以填海的方式惩罚自己,后来成为坚毅精神的象征。
12. 海波深: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此处比喻难以消除的忧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身处静谧的庭院中,感受着夏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槐树洒下斑驳的阴影。周围静得似乎没有人经过,但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思考和忧虑。他想借梦境和音乐来排解心中的愁绪,然而却无法忘怀那如同精卫填海般坚定的志向。
全诗通过营造宁静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实则蕴含了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昼》是南宋诗人陈棣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陈棣,字鄂父,号竹坡,生卒年不详,温州平阳(今浙江温州)人。他曾在南宋官场上担任过一些职务,但因政治斗争失意而退隐。陈棣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志为主,这首《清昼》便是其中的一例。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陈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或许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选择了退隐,寄情山水,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这首《清昼》中,陈棣描绘了夏日午后宁静的景象,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