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壬子七月

标题包含
壬子七月
茫茫宇宙事如何,夕菊朝兰宛转歌。 陌上柳条谁折尽,客中秋思夜来多。 阳春欲奏朱弦断,江水长流白鸟过。 一自五湖人散后,更无魂梦出烟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行海,俗名李行海,字宗源,号雪堂,法号释行海。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1195-1264年)。 释行海出生于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浩瀚宇宙之事该如何描述?傍晚时分的菊花与清晨的兰花相互依存共舞。 堤岸上的柳树枝条已经荡然无存,而旅途中的我在中秋佳节来临之时思念愈发浓烈。 阳春三月想要演奏美妙的乐章却无奈琴弦断裂,江水流淌不息,白鸟悠然飘过。 自从五湖四海的朋友分别之后,我的魂魄和梦想再无迹可寻,宛如消失在梦幻般的烟萝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茫茫宇宙:指广阔无边的世界,用以形容世事纷繁复杂。 2. 夕菊朝兰:分别指傍晚盛开的花卉菊花和早晨盛开的花卉兰花,此处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3. 宛转歌:即婉转的歌曲,表示歌曲旋律悠扬。 4. 陌上:田野小路上的意思。 5. 朱弦断:指古代用红色丝线制作的弦乐器,如琴瑟等乐器的弦断裂,象征音乐停止。 6. 五湖:古代五个湖泊的总称,泛指江南水乡,这里借指江南风光。 7. 烟萝:指烟雾弥漫的森林或蔓草,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和婉约的词风吸引了众多读者。首句“茫茫宇宙事如何”,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及其中纷繁事物的慨叹,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博大的氛围。接下来的“夕菊朝兰宛转歌”则以其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致。诗人将夕照下的菊花与晨曦中的兰花相互辉映,呈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紧接着的“陌上柳条谁折尽,客中秋思夜来多”,从生活化的场景入手,诗人以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无情的岁月的感慨,以及远游在外的忧愁思念之情。接着的“阳春欲奏朱弦断,江水长流白鸟过”,把春光的短暂和江水的悠长作对比,以此表达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 最后的“一自五湖人散后,更无魂梦出烟萝”,为全诗注入了一股哀伤的情感。诗人用“五湖”这一具有浓厚历史背景的词语,暗示了曾经的朋友如今各奔前程,分道扬镳,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通过此诗句,诗人流露出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离愁别绪。整首诗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画,看似简单,却充满了深深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壬子七月》是宋朝著名诗人释行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的农历七月,即壬子年。在这一年里,南宋朝廷与金国的关系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释行海是一位禅宗高僧,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较为丰富。他曾游历四方,广结善缘,后因战乱而回到浙江义乌县双林禅院。在此过程中,他目睹了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生活,深感痛心。为了抒发心中的感慨,他便写下了这首《壬子七月》。 在释行海所处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当时的朝廷政治腐败,外患不断,民生疾苦。特别是在开禧年间,南宋与金国的战争愈演愈烈,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释行海仍能保持一颗慈悲之心,关注民生,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