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月

标题包含
中秋月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清凉的夜晚,烟雾缭绕,皓月当空,正是中秋节。满天繁星罗列在夜空之中,就像挂在天空中的鬼魅之愁。泉水清澈如镜,泛着寒冷的月光;露珠凝聚在草尖上,折射出冰冷的光芒。此时此刻,我还没有摘下那青翠的桂花,因为我还想继续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不愿停下自己的目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凉霄:指凉爽的云气,这里借指秋天的天空。 2. 三五: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3. 玉蟾:传说中月亮中有蟾蜍,此处代指明月。 4. 列野:指排列在广阔的田野上的星星。 5. 当空:指高挂在天上的月亮。 6. 鬼魅:传说中的鬼怪,这里比喻黑暗中的恶势力。 7. 泉澄:清澈的泉水。 8. 寒魄:寒冷的月光。 9. 莹:明亮。 10. 露滴:露水降落。 11. 冷光:寒冷的月光。 12. 青青桂:指绿色的桂花树,此处代指桂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中秋明月为主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景。首联通过描绘烟雾缭绕的夜空和明亮的满月,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氛围。颔联通过星辰排列整齐,鬼魅在月光下显露身影,暗示了光明与黑暗的对照。颈联则聚焦于泉水的清澈和露水的闪烁,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细节。尾联提到诗人尚未采摘桂花,却已陶醉在这美丽的月色之中,表达对中秋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韵律感,是古代咏月诗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首描绘中秋夜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此时唐朝已经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激化,民不聊生。 方干作为一位出身寒门的士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但始终未能如愿。他的生活充满了坎坷,时常陷入贫困境地。在他生活的年代,科举制度逐渐兴起,成为士人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然而,由于门第观念的存在,许多出身贫寒的士人往往难以通过科举获得成功。方干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方干通过对中秋明月的美景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现实中的无奈与悲哀。这首《中秋月》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对生活的感慨之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