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以琴诗见贻因成一篇奉答
制就七弦器,斲残千古桐。
正声希世出,群耳此时聋。
徽暗列星隠,意存流水空。
凭君莫轻抚,留取和薰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制作了一架七弦琴,砍削了千年的桐木。
正音稀世而出,大家的耳朵都暂时失聪。
琴徽暗淡,仿佛星星隐藏;意境如流水般空灵。
请你们不要随便弹奏,留给和风一起奏鸣。
去完善
释义
"和叔以琴诗见贻因成一篇奉答"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和诗,全文如下:
1. 制就七弦器:制作好的古琴。
2. 斲残千古桐:砍削成千年的梧桐木,用于制作古琴。
3. 正声希世出:最纯正的声音很少出现于世间。
4. 群耳此时聋:大多数人的耳朵在这时候变得不灵敏。
5. 徽暗列星隠:琴上的音柱暗淡,如同星星隐藏起来。
6. 意存流水空:琴声的意境在于表达流水的空旷与宁静。
7. 凭君莫轻抚:请你们不要随意弹奏。
8. 留取和薰风:留下来享受这如薰风般美妙的琴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制就七弦器,斲残千古桐"两句描述了古琴的制作过程,展现了诗人对于乐器制作的精心与专注。接下来的"正声希世出,群耳此时聋"则强调了音乐的力量,即使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也能让人们的耳朵为之寂静,感受到音乐的纯净与美好。而"徽暗列星隠,意存流水空"则形象地描绘了古琴弹奏出的旋律,如同星空下的溪流,静谧而深远。最后的"凭君莫轻抚,留取和薰风"则是诗人对于听众的期许,希望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涵,让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股清风,抚慰人们的心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叔以琴诗见贻因成一篇奉答》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4年前后,即宋仁宗天圣年间。这一时期,国家相对安定,文化氛围浓厚,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强至的生活际遇较为波折。他原本家境贫寒,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逐渐崭露头角。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利,未能进入仕途。尽管如此,强至并未气馁,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广泛结交朋友,充实自己的学识。在与友人唱和的过程中,强至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背景对强至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政治的相对清明,社会风气较为开明,文人墨客之间互相交流切磋,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此外,儒家思想的深入人心,使得文人士大夫普遍注重个人修养,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强至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强至在创作《和叔以琴诗见贻因成一篇奉答》时,充分展现了自己在生活困境中的坚韧不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北宋社会的政治、文化风貌。这首诗既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