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公素舍人真州通济亭诗
虹堤崛起开危轩,四彻空旷围山川。
刺天万里烟树外,破浪一去风中船。
青黄乱眼裂春锦,鸣声聒耳惊秋蝉。
亭前深处不百尺,神物窟此犹安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彩虹般的堤坝拔地而起,搭建起了险峻的小屋,四周开阔的地带环绕着山川。在广袤的天空中,烟波浩渺的树林之外,一艘破水前进的小船在风中悠然前行。春天的色彩斑驳如同锦绣,秋天的蝉鸣震耳欲聋。小亭前的深度不到百尺,神异的动物在此处安身立命。
去完善
释义
1. 虹堤:虹桥路堤,这里指连接长江南北的津渡。
2. 危轩:高峻的窗户。
3. 刺天:耸入云霄。
4. 破浪:破开水浪前行。
5. 青黄乱眼:形容春色中植物的斑斓色彩。
6. 裂春锦:比喻春天的景色如同撕裂精美的丝织品一样铺展开来。
7. 鸣声聒耳:声音响得使耳朵感到不安宁。
8. 亭前深处:指亭子前面的水域深处。
9. 神物:古人对龙的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鱼类。
10. 窟此:在此藏身。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李公素在真州通济亭欢聚的场景。首联以虹堤、危轩、空旷、山川等元素展现出了通济亭的壮丽景象;颔联通过万里烟树、破浪风中船的形象手法,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颈联青黄乱眼、鸣声聒耳描绘出春天的繁荣景象以及秋天的萧瑟气氛;尾联则通过亭前深处及神物窟此等描述,表现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整首诗韵律优美,寓意深远,体现了金君卿作为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诗词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李公素舍人真州通济亭诗》是北宋时期诗人金君卿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85年至1007年之间,即北宋太宗至仁宗年间。
在这个时期,金君卿担任了州郡官员,经常外出视察民情,并在各地留下诗篇。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思乡之情为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创作这首《和李公素舍人真州通济亭诗》时,金君卿可能正在真州(今江苏仪征)任职。真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和经济重镇。通济亭作为真州的一处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金君卿在此地与李公素相识,两人共同欣赏通济亭的美景,写下了这首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