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慈竹

标题包含
慈竹
欲知慈姥心,看此矶上竹。 四时无改易,一节念幽犹。 蟠根石罅牢,倒影潭心绿。 直恐霜雪姿,化为水苍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金君卿,字正叔,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金彦明是当时的名儒,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金君卿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曾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了解老奶奶的心情,请看江边的那片竹林。 四季不变,一根竹子都透露出深深的思念。 根深入岩石缝中,倒影在潭水中显得绿意盎然。 她们勇敢地对抗风雪,渐渐化作苍翠的玉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慈姥:指慈爱的母亲。这里指代慈爱的母亲之心。 2. 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中的岛屿。 3.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4. 一节:竹子的一段。这里指竹子的一节。 5. 念:思念、挂念。 6. 幽犹:形容清幽的样子。 7. 蟠根:盘曲的根。 8. 罅:裂缝、缝隙。 9. 潭心:潭底。 10. 直恐:恐怕、担心。 11. 霜雪姿:指竹子的姿态。 12. 水苍玉:一种绿色的玉石。
去完善
赏析
《慈竹》是南宋诗人金君卿的一首描绘慈竹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笔墨,形象地展现了慈竹的高尚品质和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首联“欲知慈姥心,看此矶上竹”,借慈竹为喻,表现诗人以竹喻人的手法,强调慈竹的品性与慈爱的老妇人相似;颔联“四时无改易,一节念幽犹”描述慈竹四季常青,独立不迁的品质,表现了其坚定与顽强的品质;颈联“蟠根石罅牢,倒影潭心绿”通过描绘竹根稳固、倒影翠绿的场景,传达出竹子生命力的旺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尾联“直恐霜雪姿,化为水苍玉”,诗人设想冬日霜雪中的竹子,想象它将如同水苍玉般展现出更美的姿态,体现了诗人对竹子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其品质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慈竹》是宋代诗人金君卿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慈竹为象征,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无尽关爱和期盼。在慈爱的母爱和严父的期待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注入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下面是对《慈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介绍: 此诗作于宋朝时期。此时正处于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社会,诗人的创作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金君卿在幼年时失去了父亲,家庭的重担落在母亲的身上。尽管生活艰苦,但在母亲的爱护下,他逐渐长大并成长为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和仁爱之心的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金君卿深感母爱的伟大和不易,这也是《慈竹》一诗的创作灵感来源。 北宋时期,儒家文化盛行,人们注重孝道和亲情,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金君卿作为一位文人墨客,选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家国的热爱,以此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