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过长芦泊小港留题龙山古寺
轻舟晚过长芦渡,西风吹帆落沙溆。
空桑古市渔家烟,信步闲寻石城去。
石城苦远日苦晚,崎岖半入龙山路。
山回路转翘林处,披开白云见幽寺。
家菊海榴矜晚芳,落华鸣泉足秋思。
野叟耕冢出坏石,虚城埋狐井射鲋。
老僧推门揖我入,古碣荒唐草中觑。
仰天一笑六朝事,过鴈书天作文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乘坐轻舟驶过长芦渡口,西风袭来,吹得船帆落在沙岸。在古老的空桑市,渔民的生活如烟似雾,我漫步石城,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悠闲。
然而石城之路遥远,时间渐晚,道路曲折仿佛走入龙山路一般。沿着山路行走,山回路转间,我发现了一片树林。拨开云雾,一座幽静的古寺出现在眼前。
深秋时节,家中的菊花和石榴花竞相绽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听着泉水的叮咚声,我在思考着秋天的思绪。山野间的老人耕田时挖出了一些碎石头,而那些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已经荒芜,成了狐狸藏身的场所。
一位老僧人推开寺庙的门,邀请我进去。在草丛中,我看到了一块古老而荒谬的石碑。不禁仰天大笑,感叹六朝的历史变迁。南飞的大雁在空中书写着秋天的话语。
去完善
释义
1.长芦:这里指位于长江下游的长芦镇,具体位置大致在现在的江苏泰州地区。
2. 沙溆:沙滩和水边地。
3. 西风:指从西面吹来的风,通常带有秋意。
4. 空桑:可能是指“古桑”,是一个古老的地名。
5. 石城:具体地点不详,但可能是一个古代城市的遗址。
6. 日苦晚:感到时间过得太慢。
7. 崎岖:形容道路不平。
8. 龙山路:应该是一条通往龙山的山路。
9. 翘林:指高耸的树林。
10. 家菊海榴:家菊是指传统的中国菊花;海榴是一种落叶灌木,这里可能指的是石榴花。
11. 落华:可能是指落花。
12. 鸣泉:流动的水声。
13. 野叟耕冢:指乡下的老农夫在耕种坟墓附近的土地。
14. 坏石:破碎的石头。
15. 虚城:废弃的城市。
16. 埋狐井:一个古老的井名。
17. 射鲋:射鱼的意思。
18. 古碣:古代的碑石。
19. 荒唐草:形容杂草丛生。
20.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分别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金君卿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期间,乘舟经过长芦渡,然后步行至龙山古寺时的所见所感。全诗生动地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及古迹,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时光的流逝。
首联“轻舟晚过长芦渡,西风吹帆落沙溆”,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长芦渡时傍晚的景象。次联“空桑古市渔家烟,信步闲寻石城去”,描绘了诗人离开渡口后,沿着空桑古市渔家的炊烟方向漫步,寻找石城的景象。
三联“石城苦远日苦晚,崎岖半入龙山路”,描述了诗人去往石城的途中,道路崎岖不平,天色渐晚的情况。接着,在“山回路转翘林处,披开白云见幽寺”两句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山林间穿梭,突然看到隐藏在白云后的古寺的惊喜之情。
颔联“家菊海榴矜晚芳,落华鸣泉足秋思”,描绘了诗人看到菊花、石榴等秋季盛开的花朵,以及泉水叮咚的声音,这些景物使诗人产生了深深的秋思。紧接着,颈联“野叟耕冢出坏石,虚城埋狐井射鲋”,描绘了诗人看到农人在古墓前耕种,荒废的城市和井口藏有狐狸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画面。
最后,“老僧推门揖我入,古碣荒唐草中觑。仰天一笑六朝事,过鴈书天作文字”四句,诗人以老僧邀请自己进入古寺作为结束。在这里,他看到了荒草丛中的古碣,联想到过去的六朝之事,发出了仰天大笑。他用南飞的大雁在天际书写出“文字”,寓意着历史的长河中,岁月蹉跎,曾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现在只有大雁记录着那些往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九日过长芦泊小港留题龙山古寺》,其作者是南宋诗人金君卿。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34年,正值南宋末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非常尖锐,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个特殊时期,金君卿是一位忠诚于国家、关心民间疾苦的士大夫。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取得功名,但并未因此放弃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注。他的诗歌多描绘现实生活,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九日过长芦泊小港留题龙山古寺》一诗,描述了金君卿在一次重阳节的旅途中,经过长芦泊小港,看到龙山古寺的情景。通过描绘山寺的美景和寺院的历史,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传统的敬仰。然而,在诗的结尾部分,他又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