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无著塔
一定空山五百年,不须惆怅启颓砖。
路傍多少麒麟冢,转眼无人赠纸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五百年间,青山依旧,何须感慨那破旧颓败的古墓呢?路上留下了许多埋葬着贤能之士的地方,只是时光流转,如今已没有人来祭扫献上纸钱了。
去完善
释义
1. 一定:这里是“定一”的意思,表示确定或肯定。
2. 五百年:此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指很长时间。
3. 惆怅:形容因失望或懊悔而感到愁闷的心情。
4. 启颓砖:打开已经破败的砖石。
5. 路傍:路边。
6. 麒麟冢:比喻埋葬有才能、有品德的人的坟墓。
7. 转眼:很快地转动眼睛,这里表示时间过得很快。
8. 无人:没有人的意思。
9. 赠纸钱:给死去的人烧纸钱。
去完善
赏析
《吊无著塔》是唐代诗人释元肇的一首悼亡诗。诗歌以五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句“一定空山五百年”,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山林景象。诗人用“一定空山”来形容历史的沧桑,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而“五百年”则是一个虚指,意在强调时间的久远。
次句“不须惆怅启颓砖”,诗人提到“惆怅”一词,表达了自己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人认为,尽管无著塔已经破败不堪,但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悲伤。这是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逃不过时间的影响,无论是辉煌的历史,还是繁华的尘世,最终都会走向灭亡。诗人通过这一句,传达了一种超脱生死、顺应自然的思想。
接下来的两句“路傍多少麒麟冢,转眼无人赠纸钱”,诗人将视角转向了周围的墓地。他观察到,尽管那些坟墓中埋藏着过去的显赫人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名声和地位都已经逐渐被遗忘,甚至没有人再为他们扫墓祭奠。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以吊唁无著塔为题,实则抒发作者对生命与宇宙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吊无著塔》是南宋诗人释元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局势,战争和民族矛盾不断加剧。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内,释元肇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同时,他也通过参禅修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在公元1194年的南宋时期,佛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参禅悟道,以求心灵上的解脱。释元肇作为一个禅宗僧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