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藏主号庾岭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
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南方的禅宗和北方的祖师们在争夺袈裟的地方,雨水冲刷着石头,风吹拂着它,但石头依然如新。这些神秘的遗迹见证了千年的时光流转,茂密的树林里仿佛还能看到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去完善
释义
1. 南宗:这里指禅宗六祖惠能。
2. 北祖:这里指五祖弘忍。
3. 争衣:此处是指六祖惠能得法衣的典故。
4. 雨洗风磨:形容时间的流逝,风雨的侵蚀。
5. 石尚新:表示对先贤精神的敬仰与怀念。
6. 灵迹:这里指六祖惠能的遗迹。
7. 千载后:意指现在离惠能生活的年代已过去很长时间。
8. 丛林:原指寺院,这里借指佛教徒。
9. 昔时人:指昔日传承禅宗法脉的人,这里可能是指释智愚自己或其他禅宗传人。
去完善
赏析
《恺藏主号庾岭》是南宋诗僧释智愚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禅宗六祖慧能的真身所在地——韶关南华寺的景致。“南宗北祖争衣处”指的是佛教禅宗中南北两派辩论的地方,这里象征着禅宗的源流和传承;“雨洗风磨石尚新”则以风雨磨砺石头依然如新的景象比喻历史的沧桑变迁,表达出佛法的无常与恒常。
下两句“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在千年之后的感慨:这神圣的遗迹如今还有多少人了解?而那些曾经在此修行的僧人们如今又在何处呢?诗人以疑问式的表达,传达出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历史兴替的深思。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历史和文化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恺藏主号庾岭》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释智愚之手,创作于公元126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末元初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选择归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
释智愚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他在年轻时就出家为僧,游历四方,探访名山古刹。然而,随着元朝的崛起,他意识到世事无常,于是选择了在庾岭地区结庐修行,以表达对尘世的超脱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智愚或许正置身于庾岭的山巅之上,俯瞰着脚下的山川河流,感悟着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无常。他以“恺藏主号庾岭”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在这座山中的修行生活和对禅宗理念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