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邻水县

标题包含
宿邻水县
酒余孤馆梦初回,渐觉茅簷淅淅来。 夜半山前风荐雨,晓来崖底涧鸣雷。 賸添岗翠三分色,呈出秧针一寸栽。 恰得乌云天外少,鶑花无数恼人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说友(1140年-1204年),字起岩,号东塘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是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名臣,历任太学正、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袁说友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以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喝完酒后在孤独的旅馆中刚刚进入梦境,渐渐觉得茅草屋檐上落下了细雨。 夜晚时山前的微风携带着雨水吹拂过来,早晨来临时崖底的涧水如同响雷一般奔腾。 山岗的绿色因此增添了几分生机,田里的一寸秧苗也得以茁壮成长。 正值天上的乌云逐渐散开,遍野的莺花让人感到无比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邻水县:即今重庆市的邻水县。位于重庆北部,与四川省接壤。 2. 袁说友:南宋诗人,曾任知州、朝议大夫等职。 3. 酒余:喝完酒后。 4. 孤馆:孤独的客馆。这里指作者暂时借住的旅馆。 5. 梦初回:刚刚从梦中醒来。 6. 茅簷:茅草屋的屋檐。 7. 淅淅:形容风声、雨声等。这里指风雨声。 8. 山前:山的前面,这里指邻水县附近的一座山。 9. 风荐雨:风吹过来带着雨水。 10. 涧:山间的小溪。 11. 雷:比喻水声如雷。 12. 賸添:剩下,增添。 13. 岗翠:山岗的绿色。 14. 三分色:形容山岗绿色鲜艳的程度。 15. 秧针:水稻的嫩苗。 16. 一寸栽:形容秧苗刚刚栽种下去。 17. 恰得:正好,恰好。 18. 乌云:黑云。 19. 天外少:天空中很少出现。 20. 鶑花:一种兰花,又名蓝鸟花。 21. 恼人怀:使人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在宿邻水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绘了风雨交加、山色青青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山间小憩时的心情变化。 首联“酒余孤馆梦初回,渐觉茅簷淅淅来”,诗人饮酒之后刚刚从梦中醒来,感觉到风吹动着茅草屋顶的声响。这里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颔联“夜半山前风荐雨,晓来崖底涧鸣雷”,夜晚山间的风带来了雨,清晨山涧的溪流如同雷声般轰鸣。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山间的风雨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颈联“賸添岗翠三分色,呈出秧针一寸栽”,山岗的绿色增添了三分,秧苗破土而出,一寸寸地生长。这里表达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耕的关切。 尾联“恰得乌云天外少,鶑花无数恼人怀”,乌云渐渐散去,山间的莺花繁多让人烦恼。这里诗人以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美景时的喜悦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邻水县》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邻水县投宿时所见到的夜景和感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 人生际遇:袁说友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在多地担任官职。在邻水县投宿时,他可能正在旅途中,或者在任上巡视。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在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矛盾时的哲思。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方领土被金国侵占,朝廷偏安江南。然而,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却积极地参与政治、文化事业,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袁说友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