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畅上人东游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谈论着振锡之事,优雅地走出东城门。水面平静没有固定的地方,云朵飘行不计算路程。到达目的地即为彼岸,走过的地方就是前生。今天在此分别,我们各自有着深厚的感情。
去完善
释义
1. 随(suí)缘: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
2. 聊(liáo):姑且。
3. 振(zhèn)锡:僧人出行。锡,锡杖,僧人出行所用。
4. 高步:迈着大步走。
5. 东城:此处指文畅上人出发的地点。
6. 无恒(héng)地:没有固定的目的地。
7. 云行:像云朵一样自由自在地飘行。
8. 计程:计算行程。
9. 为(wéi):成为。
10. 彼岸: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轮回的世界。
11. 过(guò)处:路过的每一处地方。
12. 前生:佛教用语,指过去的生活经历或前世。
13. 临岐(qí):临近岔路口,比喻即将分别的时刻。
14. 吾徒(tú):我们的同道之人,此处指文畅上人和他的朋友们。
15. 自(zì)有情:自然地产生感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文畅上人东游》以豁达的笔触描绘了法师启程时的情景,充满了智慧和哲理。“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诗人首先描绘出法师踏上征程时轻松愉悦的心境,以及他离开京城走向远方的豪情壮志。接下来两句“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暗示着法师胸怀广阔,人生目标明确,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第三联“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则揭示了法师所追求的人生真谛:人生就是不断前行,每到达一处新的地方,都是通往终点的桥梁,而走过的地方便是曾经的自己。这一句寓意深刻,颇有意境。
最后一句“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则是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情。尽管法师将要远行,但他们的友情永远不会改变,这也代表了诗人祝愿法师一路顺风、早日功成身退的心情。整首诗体现了吕温对于佛法的独特见解,也展现了其开阔的胸襟和深远的目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文畅上人东游》是唐代诗人吕温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07年。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兴时期,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但政治斗争仍然激烈。吕温在此时任职于藩镇幕府,他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因此将情感寄托在诗歌创作中。
在这首诗里,吕温以文畅上人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不舍和对前途的担忧。他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情景,如“草绿湖南”、“月照吴洲”等,都是寓意着友人在外漂泊,前途未卜。同时,吕温也在诗中流露出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归来,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