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一叶下林表
一叶下林表,秋色满蘅皋。江风吹雨初过,天宇一何高。蜡屐径来堂上,倚杖然长啸,万里看云涛。逸兴浩无际,安得驾灵鳌。叹吾生,天地里,一秋毫。江山如传,古来阅尽几英豪。回首只今何在,举目依然风景,此意属吾曹。欲去重惆怅,松径冷萧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片叶子从树林飘落,秋天的景色遍布在草坪和山坡上。江风吹拂,雨水刚停,天空是多么高远辽阔。穿着木屐走到房子中央,靠着手杖大声呼喊,望着万里之外的波涛汹涌。我的豪情壮志无边无际,怎样才能驾驭这巨鳌呢?感叹我在天地之间,不过像秋天的一片落叶。江山如同画卷,自古以来见证了多少英雄豪杰。回头看看过去的英雄何在,放眼望去依然是美丽的风景,这种情怀属于我们。想要离去又深感惆怅,松树下的小路显得冷清而萧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一叶下林表:指一片落叶从树林中飘落下来。
2. 蘅皋:香草丛生的岸边。
3. 天宇:天空。
4. 蜡屐:古代文人雅士喜欢穿着涂有蜡的鞋子游山玩水。
5. 安得:怎能。
6. 灵鳌:神话传说中的巨龟。
7. 天地里,一秋毫:意为人生短暂,如同秋天的一片落叶。
8. 江山如传:指江山犹如一部史书,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兴衰。
9. 此意属吾曹:这个意境属于我们这些感慨万分的人。
10. 重惆怅:深深地感到惆怅。
11. 松径:松树下的道路。
12. 冷萧骚:冷清、萧瑟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一叶下林表”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诗人通过“蜡屐径来堂上,倚杖然长啸,万里看云涛”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豪情壮志。在感慨人生短暂的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享受自然之美。
整首词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生的渺小与大自然的宏伟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发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同时,“欲去重惆怅,松径冷萧骚”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深厚情感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一叶下林表》是南宋词人丘崈的一首词作。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67年左右,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北宋灭亡后,南宋偏安江南一隅,风雨飘摇。
丘崈在此时期身处高位,历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等职,对国家的形势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力主抗金,曾向朝廷提出恢复中原的方略,但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和朝中保守势力的阻挠,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实现。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丘崈的词风显得尤为独特,既有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又有豪放雄浑的壮志豪情。这首《水调歌头·一叶下林表》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自己对国家振兴的渴望和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