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夜还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家位于嵩山脚下,热爱采集那山中盛开的薇菜。每当我在山间泉水和石头之间游荡时,我都会自我反省,因为我知道我不应该在夜晚还不回家。

去完善
释义
嵩山:中国河南省中西部的一座山,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
旧山薇:指古人采食的山野菜,这里象征隐逸生活。
游泉石:形容游山玩水,欣赏山水风光。

去完善
赏析
《嵩山夜还》是宋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描绘嵩山风景的诗篇。首句“家住嵩山下”点明了诗人的居住地点,强调了嵩山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好采旧山薇”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山中采摘的愉快体验,表现出他对于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则传达出诗人对于游览自然风光的热情以及他的独立性。“自省游泉石”意味着诗人对自己的游历山水、欣赏自然景观的行为有着深刻的自我认知,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态度。而“何曾不夜归”则表明无论夜晚多晚,他都会坚持回到自己的家,表现出他对于家庭的深深眷恋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家庭和安定生活的深情厚意,使人深感诗意盎然,韵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嵩山夜还》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值大唐盛世,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此时的宋之问,已经过了风华正茂的年纪,但仍旧在官场浮沉。他的一生经历过多次贬谪和起用,宦海沉浮不定,这也使他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宋之问以嵩山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夜色中的山水画卷。他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了人们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种情感既是对诗人个人经历的折射,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映。总的来说,《嵩山夜还》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篇,充分展示了唐诗的独特韵味和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