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帷幕刚刚展开,就像那位古代的贤淑女子卫夫人;床单上绣着精致的花纹,就像那富有的越鄂君。
双手拿着玉佩随意地摆动着,腰肢扭动如跳舞般优美,裙子的颜色犹如郁金花香。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豪华的石家蜡烛,还未曾被剪过,荀令的香炉似乎在等待着被点燃熏香。
我在梦境之中传扬这美丽的景象,想用这多彩的画笔描绘出花朵和绿叶的美好,把它们寄托给我的朝霞。

去完善
释义
《牡丹》李商隐
1. 锦帏:锦绣的帷幕。
2. 卫夫人:指卫庄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夫人。这里借指美貌女子。
3. 绣被:刺绣华丽的被子。
4. 越鄂君:古代越国的鄂君。这里借指越国贵族。
5. 垂手:形容女子的姿态。
6. 雕玉佩:雕刻精美的玉佩。
7. 折腰:形容舞蹈的动作。
8. 郁金裙:用郁金香染色的裙子。
9. 石家蜡烛: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日暮石家蜡烛浓”。这里的蜡烛象征着华贵的氛围。
10. 何曾剪:未曾剪短。这里表示蜡烛燃烧的时间很长。
11. 荀令香炉:荀令,即荀彧。三国时期曹魏的名臣,以香气淡雅著称。这里的香炉象征着高贵的气质。
12. 可待熏:等待熏香。这里表示香气四溢。
13. 梦中传彩笔:传说南朝梁代文学家江淹在梦中得到一支彩笔,从此文思泉涌。这里借指自己有才华。
14. 欲书花叶寄朝云:想要将牡丹花的美丽寄给朝霞。这里表示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赏析
《牡丹》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描绘牡丹花的诗。全诗以华丽而繁复的意象,展现出牡丹花之艳丽与多姿,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牡丹与人、物相联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这首作品既有审美价值,也富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48年至859年之间,此时唐朝已经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李商隐身处乱世,又经历了多次贬谪,心境颇为复杂。他的诗作往往寓情于景,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以牡丹为对象,既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又暗示了当时贵族的奢华生活。同时,通过对牡丹命运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终将逝去的人生态度。这种感慨既源于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源于他个人经历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