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兴更化诗

标题包含
中兴更化诗
东南天一隅,谁起铜驼思。 雁荡山之臞,匕饭悲黍离。 矫首中兴期,儒风昌四维。 阴霾苦凝沍,光景几逶迟。 鸱鸮腾恶音,蛇虺纷剥脂。 忠愤发夜气,历历排奸辞。 黎明叫阊阖,骨鲠苍旻知。 阳嘘一脉春,万宇同掀眉。 睿智觉今是,庙断消前非。 畴昔两揆贤,烛照朋邪欺。 化弦易新调,活著扶危机。 孽蜮遁妖迹,鸣凤览德辉。 聋聩一苏醒,皇运兴炎基。 耿耿忠孝图,炳炳恢复规。 有志竟成事,失机将奚为。 布帛可御寒,谷粟能疗饥。 盘错见利器,疾病知良医。 今日坠悠邈,千古羞涂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黻(1498年-1527年),字德温,号节庵,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刘黻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他在任期间,直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东南天的一角,有谁念起了那铜驼般的回忆。 看那雁荡山的隐者,尝着匕餐的离愁。 抬起头期盼着中兴的曙光,期待着儒家文化的繁荣昌盛。 然而黑暗如阴霾般压抑,岁月蹉跎几度徘徊。 鸱鸮般的恶人嚣张跋扈,毒蛇般的宵小纷纷剥蚀国家财富。 他们心中充满了忠诚与愤怒,一件件揭露罪恶的言辞令人拍案。 清晨时分向皇门疾呼,筋骨梗直的君子良知犹如苍天的明鉴。 当阳光照耀大地,万物舒展眉头。 智慧使人们认识到今日的正确道路,消灭过去的错误偏见。 有两位圣贤相互提携,照亮了邪恶的小人。 他们改变曲调谱新篇,挽救国家危机于生死之间。 邪恶的妖孽遁入邪道,凤凰展翅看到道德的光辉。 一旦耳聋眼盲的人醒悟过来,国家的命运也将振兴。 忠诚、孝道图志将实现,恢复辉煌的大业定将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错失良机又能做什么呢? 正如布帛可以抵御寒冷,五谷能够治疗饥饿。 纷繁复杂时方显人才卓越,疾病当前才知道良医难得。 今天的人们距离那些日子已经遥远,但那千年的羞愧却永远留存在了墓碑之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兴更化诗: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和期盼国家中兴的诗篇。 2. 东南天一隅: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 铜驼思:出自晋代陆机的《洛阳记》:“有铜驼街。”这里比喻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4.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山水风景名胜区。 5. 臞:瘦弱,这里形容诗人自己。 6. 匕饭悲黍离:“匕饭”意为小食品。这句表达诗人面对国事忧虑时的心情。 7. 中兴期:期盼国家复兴的时期。 8. 儒风昌四维:弘扬儒家文化,使社会道德风尚得以振兴。 9. 阴霾苦凝沍:形容政治黑暗,阴云密布。 10. 光景几逶迟:时光流逝,仍不见国家的振兴。 11. 鸱鸮腾恶音:比喻邪恶势力的猖獗。 12. 蛇虺纷剥脂:形容邪恶势力蚕食国家的财富。 13. 忠愤发夜气:形容作者在夜晚因忧国而热血沸腾。 14. 历历排奸辞:揭露奸邪的言辞清晰明了。 15. 叫阊阖:指向皇帝进谏。 16. 骨鲠苍旻知:苍天了解自己的耿直无私。 17. 阳嘘一脉春:阳光温暖大地,万物复苏。 18. 智睿觉今是:英明的君主认识到当前的正确道路。 19. 庙断消前非:对过去的错误进行调整。 20. 畴昔两揆贤:指过去的两位贤能大臣。 21. 烛照朋邪欺:用智慧照亮那些邪恶的行为。 22. 化弦易新调:改变政策,使国家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23. 活著扶危机: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24. 孽蜮遁妖迹:邪恶之人纷纷逃离。 25. 鸣凤览德辉:凤凰展翅,展示美德的光辉。 26. 聋聩一苏醒:民众觉醒,奋发向前。 27. 皇运兴炎基:国家繁荣昌盛,再创辉煌。 28. 耿耿忠孝图:坚持忠诚孝道的原则。 29. 炳炳恢复规:明确的复兴计划。 30. 有志竟成事: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最终会取得成功。 31. 失机将奚为:失去机遇的人无法获得成功。 32. 布帛可御寒:物质可以抵御寒冷。 33. 谷粟能疗饥:粮食可以解决饥饿问题。 34. 盘错见利器:在困境中展现才能。 35. 疾病知良医:生病时需要找到好的医生来治疗。 36. 今曰坠悠邈:今天的时光消逝如箭。 37. 千古羞涂碑:让千秋万代羞愧的事情不应该被记载下来。
去完善
赏析
《中兴更化诗》刘黻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中兴的期盼和对奸佞小人的痛恨。开篇以东南一角的天际作为背景,表现出诗人的忧虑和思考。雁荡山的隐者,以米汤写成的诗歌表达出对国家的担忧。接着诗人展望国家中兴的希望,期望儒家文化能够发扬光大。然而现实却是阴霾重重,邪恶之声四起。诗人深夜独坐,抒发了内心的愤怒与无奈。当曙光初现,诗人勇敢地发出正义的声音,期待国家中兴的到来。在睿智的君主引领下,扫除过去的错误,选拔贤能之人。拨乱反正,化险为夷,使国家逐渐恢复元气。那些邪恶势力纷纷退去,凤凰展翅翱翔,彰显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一旦国家恢复生机,四海之内必将共襄盛举。诗人以此激励众人,共同为实现中兴而努力。本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执着信念,以及对中兴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黻的《中兴更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金人南侵,战乱频发,国家政治混乱,百姓疾苦。在这个背景下,刘黻作为一个关心民生、正直忠诚的士大夫,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希望国家能摆脱困境,重振繁荣的期望。 刘黻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长大后入朝为官,正直敢言,深受百姓和朝廷的信任。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的直言不讳使他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为国家尽忠尽职。 在同时间段内,南宋末年正处于金人南侵、战乱频发的时期,国家政治混乱,百姓疾苦。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腐败严重,导致国家逐渐走向衰落。然而,在这黑暗的时期,仍有许多像刘黻这样的忠诚之士,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着,希望能为国家摆脱困境,重振繁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