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纸鸢

标题包含
纸鸢
祇是凭风力,飞腾自不知。 转来高处去,肯顾此身危。 云外摇双翼,空中寄一丝。 每愁吹断后,欲觅意何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顾逢(1893年-1975年),原名顾国昌,字梦飞,号静庵。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顾逢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年轻时曾赴日本留学,学习法律专业,期间对书法和篆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只依赖风力飘荡,飞腾起来自己都不知道。 飞到高处在飞翔,却忘了自身安危。 在云外摇动翅膀,天空中寄托着希望。 担心风中断翅后,再想要找方向何处。
去完善
释义
祇:只 风力:风的力量 飞腾:飞翔升起 转来:转向 高处:高空 肯:愿意 顾:照顾 此身:自己的身体 云外:云端之外 双翼:两个翅膀 空中:天空中 寄:寄托 一丝:一线 吹断:被风吹断 意何之:指纸鸢被风吹断后,飘向何方
去完善
赏析
《纸鸢》这首诗描绘了风筝在空中飞翔的景象,并对其命运进行了深思。诗人以纸鸢为载体,表达了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首联“祇是凭风力,飞腾自不知”,点明纸鸢飞行全赖风力,无法自主控制,颇有命中注定的意味。颔联“转来高处去,肯顾此身危”,则揭示了纸鸢虽有高飞的荣耀,却忽略了自身的危险。颈联“云外摇双翼,空中寄一丝”,形象地描述了纸鸢在天空中摇曳翻飞的情景,以及它们在高空所寄托的牵挂之情。尾联“每愁吹断后,欲觅意何之”,流露出诗人的忧虑,担心纸鸢因风力而折断,失去了前行的方向。整首诗通过纸鸢的形象,传达了生活中许多难以抗拒的力量和宿命般的境遇,引发了人们对于命运与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纸鸢》是南宋诗人顾逢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南宋初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诗人以风筝为载体,通过对风筝在春风中的美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顾逢生活在南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时期。顾逢曾任官职,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顾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体验,创作出了一系列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 在《纸鸢》这首诗中,顾逢通过对风筝在空中飞翔的画面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期盼。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长期对峙,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顾逢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