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又是投闲岁欲除,闲中因得著工夫。
园林香雪梅先透,庭院清风竹自呼。
未厌夜寒烧榾柮,已贪晓色进屠苏。
巧名尚喜新年在,碌碌人应笑阿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又到了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闲暇时正好可以潜心学习。
花园里的梅花香气四溢,仿佛已经透露出了春天的气息;庭院里清风拂过,翠竹沙沙作响。
晚上燃烧柴火取暖,不觉得寒冷;清晨喝下屠苏酒,感受到了新的一天的喜悦。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人们热衷于赋予各种寓意美好的名称;忙碌的生活让人感叹时光荏苒,也不禁令人莞尔一笑。
去完善
释义
1. 投闲:指度过闲暇时光。
2. 岁欲除:即将过去的旧年。
3. 香雪梅:指梅花。
4. 清风竹:指竹子随风摇曳的形态。
5. 榾柮:木柴块,此处指燃烧的木柴。
6. 屠苏:一种草本植物,其叶可用于泡茶,也可用于熏蒸。
7. 巧名:指新年时的各种祈福活动。
8. 阿奴:本指家中年轻的一辈,这里代指普通人。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除夕》描绘了诗人李石在除夕夜的所见所感。首联“又是投闲岁欲除,闲中因得著工夫”,点明除夕夜的到来,诗人借此机会投入闲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颔联“园林香雪梅先透,庭院清风竹自呼”,诗人以梅花和翠竹的形象描绘出冬日园林的景致,突出了春的气息和自然之美。颈联“未厌夜寒烧榾柮,已贪晓色进屠苏”,表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烧火取暖,天亮后又迫不及待地品尝屠苏酒的情景,凸显了除夕的习俗和对新年的期盼。尾联“巧名尚喜新年在,碌碌人应笑阿奴”,传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以及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嘲讽,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除夕》是南宋诗人李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除夕夜的家庭团聚和温馨气氛。诗人在除夕夜与亲人共度佳节,表达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
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作于宋理宗时期(1225-1264年)。此时南宋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政治腐败、外敌入侵等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民间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家庭观念和文化传统,人们在过年时仍会举家团圆,共度佳节。
在李石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官场生涯并不顺利。他在任期内廉洁奉公,却因直言不讳而被排挤。在除夕夜这个特殊的时刻,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因此,在这首诗中,他既表达了对家庭的热爱,又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