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久送沙噀信笔为谢
海物惟错群分命,并海馋涎为物病。
采拾烹煮如撷蔬,岂念含灵钧物性。
就中水母为最蠢,以虾作眼资汲引。
虾入罔罟自不知,水母浮悠亦良窘。
其间墨鱼工吐墨,以墨自蔽潮水黑。
潮来舟人如拾块,贩者填街卖乌贼。
沙噀噀沙巧藏身,伸缩自如故纳新。
穴居浮沫儿童识,探取累累如有神。
钧之并海无所闻,吾乡专美独擅群。
外脆中膏美无度,调之滑甘至芳辛。
年来都下为鲜囿,独此相忘最云久。
转庵何自得此奇,惠我百辈急呼酒。
人生有欲被舌瞒,齿亦有好难具论。
忻兹脆美一饷许,忏悔未已滋念根。
拟问转庵所从得,访寻不惜百金直。
岂非近悟圣化诗,望兹尤物令人识。
绿衣在旁忽冁然,蝤蛑取笑却可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海中的生物千差万别,生活在海边的人都因为海鲜而食欲大开。
就像采摘蔬菜一样去捕捉和烹饪海鲜,哪里还会想到这些生灵的生活习性。
其中有一种叫做水母的,十分愚笨,它用虾当眼睛来帮助自己找到食物。
虾一旦进了渔网,就会自投罗网,而水母却还悠闲自得。
还有一种墨鱼,善于喷出墨汁,让海水都变得一片黑暗。
每当潮水退去,渔民们就能捡到这种“乌贼”。
沙噀(一种贝壳类海鲜)则巧妙地藏在沙子中,能自由伸缩身体获取新的空气。
孩子们都能轻易地找到它藏身的洞穴,收获满满。
在各种海鲜中,我们家乡的海鲜最为美味,独一无二。
它们的口感独特,鲜美无比,是难得的佳肴。
近年来,海鲜在北京也变得非常受欢迎,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食天堂。
转庵你怎么会知道这些美味的海鲜呢?请你快点拿酒招待我们吧!
人生的欲望被舌尖的美食满足,牙齿也享受着各种美食。
这些食物的美味让我们暂时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我想问问转庵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美食的,我愿意花大价钱去寻找。
这难道不是因为你最近领悟到了诗歌的真谛吗?看到这些美食让我也有了感悟。
一旁的绿衣(这里指海鲜)突然笑了起来,好像在嘲笑我们的贪吃。
去完善
释义
1. 海物惟错群分命:海物是海洋生物的总称,这里指各类海鲜;“惟错”一词较为生僻,是繁体字写法,对应简体字为“维错”,意为多种多样、种类繁多;“群分命”指的是各种海鲜有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生活习性。
2. 并海馋涎为物病:“并海”指的是临近海域,即海边;“馋涎”形容贪吃的欲望,这里指对海鲜的喜爱;“物病”是指人的生理需求。这句的意思是,对于居住在海边的人来说,海鲜的美味成为了他们的生理需要。
3. 采拾烹煮如撷蔬:“撷蔬”指采摘蔬菜,这里是将采集海鲜的过程比喻为采摘蔬菜一样简单容易。
4. 钧之并海无所闻:“钧之”意为权衡比较;“并海”指靠近海岸的海域;“无所闻”表示听不到、不知道。这句话表示作者认为在他所居住的乡村,没有听说过别的海域有像他家乡那样的美味海鲜。
5. 吾乡专美独擅群:“吾乡”指作者所在的乡村;“专美”指独占美名;“独擅群”指在众多地方中独领风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家乡的自豪之情,认为自家的海鲜是众多地方中最美味的。
6. 外脆中膏美无度:形容海鲜的口感,外皮酥脆,内里鲜美无比。
7. 人生有欲被舌瞒:这句话用舌头的欺骗来形容人的欲望无法满足,即使满足了,也还会产生新的欲望。
8. 拟问转庵所从得:“转庵”是人名,此处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亲人;“所从得”是指从哪里获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想要向转庵询问是如何找到这些美食的。
9. 访寻不惜百金直:“访寻”指寻找;“百金直”形容花费很多钱。这句话表明作者为了寻找美食,愿意花费大量金钱。
去完善
赏析
《德久送沙噀信笔为谢》是一首描绘海洋生物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独特观察,展现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智慧。诗人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揭示了人类与海洋生物的关系,以及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和感悟。
首先,诗人通过对比海物的多样性和人类的贪婪,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各种海洋生物的特点:水母依赖虾作为眼睛;墨鱼善于喷墨自我保护;沙噀则巧妙地藏身于沙子中,灵活地伸缩身体来获取新鲜空气。这些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海洋世界,感受到生物们奇妙的生存方式。
然后,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家乡海鲜的美味和无与伦比的优势。他表示,那些美味佳肴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诗人还提到,近年来都下(指都城附近)已成为海鲜的聚集地,而这里的海鲜尤为出色,让人们流连忘返。同时,诗人还透露了转庵(一位友人)送给自己美味的沙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诗人反思了人们对美食的欲望,以及口腔和牙齿对美味的欣赏能力。他感叹道,这些美妙的口感让人陶醉,但同时又让人产生罪恶感,渴望更多。诗人表示,自己愿意为了品尝这种美味而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更多的灵感来源。
最后,诗人揭示了这首诗的创作缘由:他受到友人的启发,想要通过诗歌表达对海洋生物的喜爱和对美食的赞美。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德久送沙噀信笔为谢》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在公元1240年左右创作的。当时许及之处于官场沉浮的境地,他曾担任文林郎、从事郎等职务,后因遭人陷害被罢官。这首诗正是在他失意的时期所作,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官场的感慨。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党派斗争激烈,知识分子在官场中往往难以立足。许及之虽然才华横溢,但在这样的环境中也难以幸免。他在诗中提到的“沙噀”是指一种以喷沙为生的海洋生物,象征着他在官场的艰难处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友人关德的感激之情,关德在这个特殊时期给予了他支持和鼓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