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
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消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脸上淡淡的花泪痕迹,城里的庭院花落正临近黄昏,深深的思念和怨恨又能与谁分享呢?还记得去年的寒食节,我们在延秋门外的车上度过时光,太阳渐渐落下,人们渐渐散去,那感觉真是让人黯然销魂啊。
去完善
释义
1. 粉上:指化妆时敷面的粉上。
2. 郡庭:州郡的官署。这里指官员居所。
3.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据传是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焚山令其避火而亡所设立的。禁火,只吃冷食。
4. 延秋门:唐长安城西侧三门之一,此处借指京城。
5. 卓金轮:在京城门外陈列兵轮以示威。卓,陈列;金轮,古代兵器,一种战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苦的古诗词。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粉上依稀有泪痕”这一句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愁。紧接着的“郡庭花落欲黄昏”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黯然神伤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远情深恨与谁论”则是直抒胸臆,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以及无法与人倾诉的无奈。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得十分强烈,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而后半部分的“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描述了去年的寒食节情景,那时他与亲人在延秋门外告别,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过去的怀念。最后一句“日斜人散暗消魂”则是描绘了夕阳西下,人们渐渐散去,剩下的只有深深的哀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粉上依稀有泪痕》是唐代诗人薛昭蕴的代表作之一,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考,但根据其诗风及内容推测,可能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
在薛昭蕴所处的时代,唐朝国势逐渐由盛转衰,社会风气日渐浮华。这一时期,贵族阶层沉迷于声色犬马,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使得许多人感到迷茫和彷徨。在这种背景下,薛昭蕴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人生无常、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深深无奈。
在个人生活方面,薛昭蕴作为唐朝贵族出身,虽然地位显赫,但他并未沉溺于富贵荣华。相反,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兴衰。这种关心国家、忧国忧民的精神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同时,他的爱情诗也表现得尤为真挚感人,通过描绘女子泪痕、粉面等形象,传达出对爱情的忠诚和执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