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帐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行军驻扎到哪都可当做家园,几辆战车组成一座帐篷。
横跨千里的山河间没有固定的居民,四季打猎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奶茶和羊肉是我们珍贵的食物,毛皮衣物更是我们所擅长制作的佳品。
各种族群丰富多样且自给自足,上天的恩赐让我们在广阔的天地间安居乐业。
去完善
释义
1. 行营:指军队的宿营地。
2. 穹庐:毡帐。
3. 无土著:没有固定居住的地方。
4. 四时畋猎:一年四季以狩猎为生。
5. 酪浆:用牛马等动物的乳汁制成的食品。
6. 羶肉:膻气浓烈的肉类。
7. 夸希品:强调稀有。
8. 貂锦羊裘:貂皮和锦缎做的衣服以及羊毛做的衣料。
9. 物华:各种美丽的物品或自然景象。
10. 安逸:安闲舒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契丹生活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契丹人的生活四处漂泊,以帐篷为家,伴随着马车迁徙。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农耕文明迥异,依赖狩猎为生。饮食方面有奶酪、羊肉等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美食,穿着则用毛皮制作,彰显着草原民族的特色。尽管生活艰苦,但契丹人民依然安居乐业,种类繁多且自给自足。整体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示了契丹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也体现了诗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契丹帐》是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苏颂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描述了北宋时期中原与契丹的战争场景,以及诗人对战争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苏颂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原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在北方的契丹却不断威胁着北宋的边境安全。为了保卫国土,北宋政府不得不频繁发动战争。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诗人在这个时期的遭遇。苏颂曾担任高官,但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而被贬谪。他在被贬期间,亲眼目睹了边疆百姓因战争而遭受的痛苦。这些经历使他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创作出这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诗歌。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当时,北宋和契丹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双方都在争夺疆土。这种紧张局势使得民间疾苦加深,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愈发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苏颂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