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标题包含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雨歇花畦径未乾,春衣初试觉轻寒。 所欣节物能多好,祓禊临流江水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廖行之(1051年-1128年),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西崇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廖行之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放弃科举之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雨过后,花坛的小路还湿漉漉的,穿着春天的衣服刚出门就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幸运的是,季节带来的美好真是繁多,就像在流水边进行沐浴净身仪式一样,可以感受到江水的波光粼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宋代诗人廖行之的诗集。 2. 廖行之:北宋文学家,号省斋。 3. 雨歇:指雨停歇。 4. 花畦:种有花草的田畦。 5. 径未乾:小路还没有干。 6. 春衣:春天的衣服。 7. 初试:初次尝试。 8. 轻寒:轻微的寒冷。 9. 所欣:值得高兴的事。 10. 节物:各种节日的风俗事物。 11. 能多:很多。 12. 祓禊: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每年在春秋两季到水边举行祭礼,祈求消除疾病和不祥。 13. 临流:靠近水流。 14. 江水澜:江水的波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和清明前即事三首》廖行之的诗,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清明节前后的景象。首句“雨歇花畦径未乾”描述了春雨过后,花瓣上的雨滴尚未完全干透的情景,给人以清新、湿润之感。接着的“春衣初试觉轻寒”则传达了春天的到来,人们换上轻薄的春衣,但还能感受到一丝寒意。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所欣节物能多好,祓禊临流江水澜”则是诗人在描述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可以欣赏到美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可以通过在江水中沐浴的方式来祈求身体健康。这里的“所欣”一词表达了诗人对清明节的喜爱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和清明节习俗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美好结合,传递出诗人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是南宋诗人廖行之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正值金兵南侵、中原沦陷之际。在这段时间里,廖行之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深刻体会到了国家破败和人民疾苦的现实。 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当严峻,民族矛盾尖锐,民生困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廖行之深感自己作为文人墨客,有责任用诗歌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操,激发人民的抵抗意志。因此,他创作了《和清明前即事三首》这组诗,以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在诗中,廖行之描绘了清明节前后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俗,以及民间的悲欢离合。通过对这些情景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国家面临的危机,以及人们渴望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