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书怀寄黄梦立

标题包含
书怀寄黄梦立
荆山之璞天下奇,韫藏待价其谁知。 楚庭已作再献客,楚国未识连城姿。 世间万事乃如此,遇否在天而已矣。 龙螭尚尔困泥蟠,可是纷纷肆蚖虺。 人生安可论穷通,失马有时同塞翁。 会须决起凌云志,高抟九万扶摇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廖行之(1051年-1128年),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西崇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廖行之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放弃科举之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荆山的宝石举世无双,深藏待价却有谁知道? 楚国的殿堂已经准备好了再次迎接贵客,然而楚国却没有见识到这座宝石的价值。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能否遇到伯乐全凭天意。 就算是神龙也会被困在泥泞之中,又何况是那些胡乱闹腾的小虫呢? 人生的穷通难以预料,有时候失去了马匹反而会像塞翁一样得到福气。 应该要有翱翔云霄的决心,高高飞翔在九万里高空,乘着扶摇直上九天的长风。
去完善
释义
《书怀寄黄梦立》注释: 1. 荆山之璞:荆山,即湖北荆州一带;璞,未经雕琢的玉石,这里比喻人才或品质优良的事物。 2. 韫藏待价:韫藏,收藏;待价,等待恰当的时机出售。这句意思是美好的事物尚未得到世人认识。 3. 楚庭:古代楚国都城,这里指代楚国。 4. 再献客:再次向他人推荐自己。 5. 连城姿:连城的价值,形容物品珍贵。 6. 世间万事:泛指世事纷繁复杂。 7. 遇否在天:能否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取决于天命。 8. 龙螭尚尔:龙螭,龙与螭的并称,象征珍贵之物;尚尔,尚且如此。 9. 泥蟠:在污泥中盘踞,这里比喻遭遇困境。 10. 蚖虺:毒蛇,这里形容小人得志。 11. 失马有时同塞翁:借《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表达对世事变幻的看法。 12. 会须:应当。 13. 决起凌云志:立志奋发向前。 14. 高抟九万:抟,聚集;九万,形容极高的天空。这句表示要有高远的志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诗歌。诗人以荆山之璞(美玉)自比,虽有举世罕见的才华,却无人识得。诗人将自己比作楚国的献客,虽有连城之姿,却未能被赏识。这种境遇不禁让他感叹世间万事皆难遂人愿,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运气而非实力。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与无奈。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这种消极情绪中,转而认为人生中得失无常,此时身处困境并不意味着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振翅高飞,翱翔天际,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值得我们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书怀寄黄梦立》是南宋文人廖行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65年左右,正值宋金战争结束后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作者廖行之因为战争的残酷现实和人生的诸多波折而感慨万分。 在那时,南北两宋交替,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颇多。廖行之作为一介书生,对战乱和民不聊生的现状深感痛心。他在诗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知己朋友的美好向往。诗人希望用诗歌的力量唤起人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并寻求志同道合的友人共同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此外,从诗中的“东风桃李花如旧”等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借景抒情,以桃李花代表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表达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对中兴事业的渴望。综上所述,《书怀寄黄梦立》的创作背景源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曲折,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